(明報)10月12日星期日05:05
【明報專訊】在美英投入數千億美元 救巿、多國同時減息放寬銀根之後,金融海嘯的勢頭仍未煞住,美國 財長保爾森再度放話,政府可能入股某些銀行。這種把瀕於破產的民營銀行國有化、保護民眾所餘無幾信心的做法,一些國家已經在做,其中包括北歐小國冰島。
冰島是金融海嘯的另一個風眼──這個曾經金融高度擴張並一度被譽為「經濟奇蹟」的小國,因為負債纍纍,國家經濟接近崩潰邊緣。冰島政府近期把包括全國最大銀行在內的3家銀行國有化,希望挽回民眾信心,又宣布暫停股市交易至星期一,冰島貨幣克朗匯價大幅下挫近四成,全國經濟陷入極度混亂。
冰島金融奇蹟毁諸一旦
走到這一步,只有冰島政府才能解釋孰令致之,總理哈爾德上星期接受傳媒訪問時,說了一句語重心長、足以令各「雄心勃勃」國家及地區包括香港引以為戒的話:「我們從過去幾年事態得到的教訓,是一個小國企圖在國際銀行業扮演一個領導角色,那是不明智的。」短短一句話,勾勒出這個北歐小國的深刻體會。1990年代曾經是「經濟奇蹟」的冰島,人口只有32萬人,捕魚是冰島故老相傳的行業,1980年,漁業佔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16%。到2006年,漁業在GDP的分額減少到只有6%,但財務及房地產則從1980年的17%上升到26%。
短短十幾年間,冰島從漁業國變成金融國,關鍵是90年代中期當局推行金融自由化方案,同一時間,政府以加息來遏止通脹上升,利率一度高達15厘。聞風而來的外國投機者迅速登陸,他們從低利率國家借錢,轉頭就送來冰島賺取息差;大量外國資金進入的結果,使冰島經濟出現泡沫和通脹上升,財金當局則以加息應付,高利率再吸引熱錢流入,熱錢流入──通脹──加息──熱錢流入,循環不止。
股巿暢旺刺激了銀行業發展,本來,銀行業旺盛並非壞事,問題是冰島銀行擴張過度,更有銀行沾手高風險債券,整個銀行體系目前負債約等於全國經濟規模的12倍。冰島遇上的情况和美國相若,可是,當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這些銀行馬上和它們的美國同行一樣遭受重挫。到這些銀行都面臨倒閉危機時,人們才發現,原來冰島的金融系統馬虎苟且,中央銀行董事局主席是前任總理,而不少財金部門的官員也和執政黨有千絲萬縷關係,西方國家質疑,如此官員架構,冰島何以會有不受政治干擾的財金系統?
冰島瀕臨破產後四出求援,一度向俄羅斯 求取援助,又準備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宣布,會再度開動亞洲金融危機時的緊急注資機制,協助有需要國家度過金融危機。至於冰島未來會如何,沒有人能夠為它擘畫大綱,不過,《華爾街日報 》上周五刊登了弗爾拉里題為《銀行童話成過去冰島回頭看大海》的文章也許是一個提示:主人翁戴維森以前是漁民,銀行業興旺時他進了銀行打工,如今冰島銀行業爆煲,戴維森想到重操故業當個討海人。通篇意喻,冰島就算在金融海嘯敗下陣來,還有兩條出路可走,傳統的漁業固然是其一,而冰島的高智識水平人口素質,則可以讓國家走上科技之途。
香港切忌孤注一擲
冰島的痛苦歷程予香港啟示委實不少。香港身上有着冰島這些年一路走來的影子:法制健全及軟實力充沛,令香港成為地區金融中心,但是,我們必須承認金融是一門高增值高風險行業,如果只靠第三產業,一旦遇上金融海嘯或10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獨沽一味」無疑會令香港陷於被動。亞洲金融風暴後,特區政府 曾經提出產業多樣化建議,可是到後來大都無甚成績,及至SARS 後經濟復蘇,更沒有人重提產業多樣化。弗爾拉里說,冰島金融業全沒了還有捕漁業可做,倘若換轉是香港,我們還能做什麼?現在再思考這個命題也許晚了一點,但總勝於永遠不做。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