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06月18日星期三06:30AM
(綜合報道)
立法會 今日辯論減免車用燃油稅的問題。油價高企,大增職業司機經營成本;減稅可以短暫紓緩他們的負擔,雖然無從根絕油價飆升,但至少顯示政府體恤他們的困境。
本港貨車和小巴在去年十二月起改用較為環保的歐盟 五期柴油。與當日價格比較,在短短半年,零售價已經上升了兩成半。油費開支佔貨車業經營成本兩成至五成不等,司機商業議價能力低,無力向油公司壓價,又難以把成本上漲悉數轉嫁給客戶,因此訴諸政治壓力,透過慢駛等行動,向政府爭取減稅。臨近立法會選舉,各政黨不甘後人,紛紛向政府「開刀」,趁庫房有數百億元盈餘,部分政黨更提出把減稅範圍擴及私家車用的無鉛汽油。
考慮紓緩措施是否設限
按照本港一向崇尚的自由市場規律,物價起跌,可以用供求力量調節。不過,今次油價飛升,是因國際原油價格上漲,本港使用量在全球市場所佔分量微不足道,即使需求大減也不足施壓減價,而在減少需求的過程中,還會影響大量貨車司機的生計。由於市場力量不能夠完整發揮,減稅是可以考慮的短暫紓緩措施,但要符合以下多項條件。
由於這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故此要考慮是永久措施,抑或是有期限的減免,到期滿之日,視乎到時的燃油價格,決定是否恢復原來水平。
另外,現時燃油稅只佔柴油零售價的百分之五,減稅所起的紓緩作用有限,如果油價繼續以這半年來的速度飆升,不數月就會抵銷減稅的紓緩作用。當燃油稅減無可減,可能又會有聲音,進一步要求政府補貼油價。
慎防引起補貼油價憧憬
近月歐美等地區漁民和職業司機,紛紛要求政府增加油價補貼,實際上補貼只讓司機短期受惠,其扭曲市場的後果,則是油商見有政府「包底」,更加肆無忌憚推高油價,政府不斷追加補貼,最後都進入油商口袋,政府則背負沉重的財政代價,要壓縮其他方面的開支或者以其他稅項開源,到財政委實支持不住時削減補貼,例如近日的馬來西亞 和印尼 政府,又引起社會動盪。當補貼職業司機之例一開,將來其他行業也紛紛提出要求,破壞市場經濟,還要納稅人付鈔。
削減柴油稅,還要讓社會看到並非鼓勵大家以激進行動來向政府討甜頭。對於堵塞中環 交通的司機,一定要追究違例責任。
至於私家車汽油稅,由於不涉及車主生計,本港公共交通又發達,加上有關稅收可觀,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社會上暫時聽不到有很大聲音要求作出寬減,相信當局自動派糖的機會微乎其微。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