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國際] 尼泊爾走向共和親中親印成焦點

(明報)06月01日星期日05:05AM

【明報專訊】喜馬拉雅山小國尼泊爾  經歷了20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幾天前,制憲會議以壓倒性的差距,投票通過國體由君主制改為共和制,並取消國王賈南德拉的特別待遇。這一齣尼泊爾版「走向共和」來得平和而不帶血腥,239年的君主制在不開一槍之下實現權力轉移,尼泊爾這場不平凡的變革對全世界起良好示範。

香港巿民對尼泊爾的認識,除了它是通往珠穆朗瑪峰的其中一條路線所在,還有廓爾喀兵團(俗稱喀兵),但不一定全盤了解尼泊爾政治——剛下台的國王賈南德拉是沙阿王朝的末代君主,王朝建於1769年,在近兩個半世紀的統治裏,尼泊爾多次爆發反帝制運動;1990年,尼泊爾大規模人民運動此起彼落,當時的國王比蘭德拉被迫實行君主立憲多黨議會制,尼泊爾朝共和制邁出重要一步。

不過,最令尼泊爾人民決心摒棄君主制的觸媒,應該是2001年6月王室血案及其後連串政治事件,血案中,多名王室成員被殺,包括國王比蘭德拉,其後王弟賈南德拉繼位為王。賈南德拉登基後,翌年解散議會,自行任命首相,直接干政;2005年,解散政府,索性自己執政。尼泊爾政黨組成反王室7黨聯盟,與尼泊爾毛派共黨發起群眾示威,矢言抗爭,要求恢復民主政治,掀起尼泊爾走向共和的帷幕。今年4月,尼泊爾舉行制憲會議選舉,毛派尼共取得220個席位,成為最大執政黨。

今年5月28日,制憲會議宣布廢除君主制,天子落地,百姓當家,毛派尼共成為第一大黨,對奮鬥多年的共和派來說當是喜訊。不過,尼泊爾即將由尼共主政,對一向以印度  為核心的南亞次大陸國際政治可能帶來變數﹕尼泊爾雖是蕞爾小國,但由於身處中國西藏  和印度之間的戰略重地,角色舉足輕重。1962年,中國和印度爆發激烈邊境戰爭,最後解放軍  大勝而回;其後,有傳媒指印度一度在尼泊爾與中國接壤邊界設立據點,在在反映尼泊爾在印度戰略中的不可取代地位。

中印雙方在邊境戰爭後有一段相當長時期處於對峙狀態,夾在中印之間的是尼泊爾及不丹等小國,這些國家都與印度關係密切,因此,尼泊爾這次改君主制為共和,焦點不僅在於政體變化,更在於地緣政治版圖可能因此重新繪畫。

另一方面,早前北京  奧運  聖火在國外傳遞期間引起紛爭,其中一個原因是藏獨組織的參與,而尼泊爾就在西藏毗鄰,國內也有為數不少的藏民,未來的尼泊爾會是接近中國多一點,抑或仍是印度的主要盟友,都關係到西方對中國的戰略考慮。對此,英國  廣播公司(BBC)記者引述外交官的分析堪稱一針見血,在尼泊爾問題上,「印度的關注,永遠是中國」。

從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回到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尼泊爾和不丹,他們在寧靜恬謐的高原上自成一體,不丹更獲選為「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今年,這兩個帝制國家都出現變化,不丹3個月前確立了君主立憲體系,尼泊爾則更進一步,從君主制蛻變共和。世界各國對這兩國的政體變化都給予高度評價,這不僅是由於他們搖身一變從帝制成為共和國或君主立憲,而是他們的政體變化說明了,就是小國人民也希望行使選民在自由意志下擁有的普世權利;通訊社發自加德滿都的當地人民笑容滿面新聞照片,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