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台澳地區] 蘋論:兩岸繞過「一中」、「各表」的文字障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後,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即恢復停頓逾十年的協商。馬英九承諾的七月落實包機直航,不會跳票了,大陸客到台灣觀光,也會同時實現。昨天,台灣新任行政院長劉兆玄在立法院作施政報告,宣告將開創兩岸經貿協商新時代,相信在新政府的連串措施下,台灣會擺脫過去八年的經濟困局。據報道,全球資金已大舉投入台灣股市了。
兩岸關係取得突破,關鍵在兩岸主政者都繞過了糾纏數十年的「文字障」。九二年海協海基的香港會談,以「一個中國,各自以口頭表述」來規範兩岸關係。但北京一直只執 「一個中國」,而台北則堅持「各自表述」,以至兩岸的實務商談也卡在那 ,得不到進展。到阿扁上台,更是根本否定有「九二共識」這回事,也否定了「一個中國」原則,更是毋須「表述」,直桶桶要正名、制憲、公投,向法理台獨這個方向邁進。北京方面,文攻武嚇無效,就只有不予理睬,改為通過國際社會對阿扁「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加以壓制。扁政府陷於「反中抗美」的孤立狀態,經濟也陷入困局。
另一方面,自李登輝、陳水扁主政以來,台灣經20年的民主發展,人民的自主意識,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全民所趨了。從馬英九當選後強調不會與北京談「統一」,也讓中共明白,現在不但統一不是時候,甚至談統一都不是時候。
馬蕭勝選後,蕭萬長即去參加海南島的博鰲論壇。在蕭與商務部長陳德銘舉行圓桌會議後,中國商務部發出雙方達成共識的新聞稿,其中包括: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盡快建立起溝通平台。然而,這是會議中沒有觸及的議題,在蕭萬長指出這個「無中生有」之後,商務部立即刪除這一個「共識」,並承認這新聞稿「是錯誤的」。
吳伯雄這次訪問大陸,雙方自始至終沒有提到「一個中國」,也沒有提到「各自表述」,而只是籠統地講「九二共識」。但「九二共識」的具體內容是甚麼?就不僅吳伯雄不提,而且陳雲林、胡錦濤都不提。「九二共識」不是「一中各表」嗎?但現在「一中」不講,「各表」也不講,因為這些都是會引起爭議的「文字障」,要予以繞開,說是埋首沙堆也吧,說是有政治智慧也吧,兩岸要進行實務性的協商,只好避開這些「文字障」。

蕭萬長首先在博鰲論壇提出「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接 胡錦濤在跟連戰會晤時,再以「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予以回應。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對胡的提法予以肯定。就這樣,兩岸遂排除了「一中」與「各表」,大家都講「擱置爭議」和「雙贏」了。說這是「互信」嗎?恐怕是非常低層次的互信。
兩岸執政黨的領袖在北京握手,是否意味 兩岸關係已經融冰了呢?是否意味 國共兩黨大半個世紀的對立鬥爭已經和解了呢?非也。兩岸只是開始了融冰,但並未真正解凍;而國共和解也不等於兩岸和解,因為兩岸的體制已分別往不同方向發展,今非昔比也。
早年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是一黨獨裁,而中共那時反而是主張民主。現在,中國大陸已是中共一黨專政的國家,而國民黨在台灣,現在是民主政治之下的一個黨,而且是台灣的黨。畢竟,國民黨在台灣已六十年,遠超過在大陸的四十年了。中共一黨專政是真正掌控一切,但按馬英九的說法,即使在過去戒嚴的威權時代,國民黨也沒有掌控一切,那時候的台灣,是「以黨領政」,也就是國民黨主席兼國家總統,由國民黨每周的中常委,提出施政方向與建議,政府予以貫徹。但到李登輝時代,黨的角色,就不彰顯了。至於現在,則儘管國民黨是執政黨,也只是「以黨輔政」。國民黨主席不是領袖,黨只能發揮對政府輔助的作用。真正的決策,仍要由總統馬英九授權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執行,至於海基會,就是陸委會的白手套。
賴幸媛曾是台聯立委,是李登輝愛將。李登輝在星期三說,「馬總統在看到國民黨人士過度熱中推動兩岸關係時,將緩慢行事,一步步來做,以符合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
在總統選舉前,李登輝曾說,一般人認為馬英九親中反日,這是錯誤的看法,馬與北京關係不深,反而與美國的關係比較深厚。
因此,兩岸關係的進展,符合美國的預期,而且台灣方面的幕後主導人,很可能是李登輝。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