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法國合編高中歷史課本,最受矚目的第二冊9日正式出版,鎖定19世紀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和世界史。中央社報導,代表德國政府的柏林市長渥瑞特說,但願德國與法國的經驗能引起全世界仿效,例如中國與日本。德法聯合編纂歷史教科書的點子,最早由兩國的高中生五年前在柏林召開青年議會時提出,獲得當時法國總統席哈克和德國總理施若德採納。從此兩國的十多位歷史學家在政府部門與學術機構的支援下,考量兩國不同的教育體系和歷史觀點開始編撰,第一冊「1945年後的歐洲與世界」兩年前出版,獲得許多老師採用,在德法兩國都賣出四萬多本。9日出版的第二冊「維也納會議到1945年的歐洲與世界」,時間橫跨德法兵戎相見的普法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也就是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德法世仇關係」,因此特別受到矚目。法國教育部長達柯斯9日在柏林說,歷史觀本來就必須一再被檢驗,很高興年輕人當時提出了這樣的建議;這本教科書讀起來很流暢,事實上兩國的名詞定義、歷史學傳統和歷史定位不盡相同,背後牽涉辛苦的協調過程。代表德國政府推動對法文化關係的柏林市長渥瑞特則表示,沒有德法友好的關係,就不會有歐洲的統合,這本書的意義是用兩國不同的觀點呈現歷史,用變換的視角取代單一角度,讓學生自然發現歷史詮釋的主觀性,注意到歷史可能被政治利用。他說,願德法的經驗能引起全世界仿效,例如德國和波蘭、中國和日本,甚至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也能透過一起編歷史課本的方式達到和解。這本在兩國同步出版的歷史課本不論德文版或法文版,從外觀到內容一模一樣。全書不僅德國和法國的歷史觀點並存,圖表和照片豐富,而且大量引用演講、日記、經典著作和學者分析的原文,同時另闢章節解釋如何找資料、讀地圖、理解統計數據和從事口述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