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興業因為「魔鬼交易員」Jerome Kerviel以虛假買賣手法大量購入歐股期指淡倉,令這家在歐元區排名第四的金融集團,錄得金融史上最大宗交易虧損,涉及金額49億歐元(約557億港元),掀起全球股市另一重巨浪。
Kerviel 年僅31歲,職級不高,2000年才加入法興專門程式交易及衍生工具小組,年薪不足10萬歐元(約114萬港元),竟有本事賠上5萬年的年薪。法興並非沒有防範措施,Kerviel有交易權限,但他持續以虛假買賣,為即將到期的合約轉倉,結果令持倉額愈來愈大。這再次暴露金融市場的風險,衍生部門的漏洞。
日常生活遇到電子產品失靈或者不會用時,一直沿用相當有效的笨方法──關機、重新啟動。這也是很多政府面對危機時經常使用的笨方法。例如中國A股市場不振,中國證監會便暫停新股上市,到大量資金追逐有限股份,股價炒到不合理價值時,才重新啟動新股上市。
市場經不起這種折騰,在交投量大、國際化的市場,更不可能用這種「關機」方法。我們不能想像香港市場會停止發行新的衍生品,當局只會因應當中可能出現的漏洞,修訂法律法規。
If you can’t stop it,join it,即使不參與,也應該認識。誠如香港交易所(0388-HK)行政總裁周文耀所言,港交所正進入衍生時代,預期各種衍生品交易會更趨活躍,香港將是全球衍生工具市場的領跑者,預期衍生品的種類愈來愈多,成交金額愈來愈大,與大市的互動性也日漸增強。即使投資者避開衍生品,只投資自己熟悉的正股,但你會發現正股股價因為衍生品而大幅波動。
例如港股在一小時內波動1500點,其中一個原因是Accumulator,《香港經濟日報》蘇麗珍的專欄得悉,有些經紀戲稱這種新產品為「I kill you later」,果真音義俱全。這種產品的客戶可以指定掛勾某股份,並以指定以一個低於市價的價錢,每日收取一定數量的正股,在大升市時,客戶當然賺到笑,但遇上市況逆轉,客戶便要接貴貨,當正股跌穿指定的接貨價時,客戶仍要按接貨價接貨,有些合約更要客戶雙倍三倍四倍數量接貨,即所謂「接二」「接三」「接四」。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投資者必須量力而為,認清自己的能力,包括財政能力及承受風險能力,才投入衍生產品的驚濤駭浪,即使靜觀其變,也要加倍努力,多看多聽多問,加快了解新衍生時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