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傷可影響關節活動能力
運動時, 身體上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受傷, 這些創傷多與骨骼肌肉有關, 且屬於轌度或中度的創傷,如肌肉; 肌腱及韌帶發炎或撕裂等; 而嚴重的創傷如骨折, 脫臼罕見。常見是拉傷及扭傷, 並出現在踝; 膝, 腕, 手肘及肩的關節, 拉傷是因肌肉過度伸展, 或突然扭曲而造成, 當肌肉拉傷後, 受傷處會出現剌痛的感覺, 疼痛會向外延伸, 而肌肉會僵硬, 甚至出現痙攣的狀況, 亦可能會出現腫脹。
運動創傷分為急性及慢性:
1)急性創傷:受傷者知道受傷原因及事後的生理改變。以下因素均會增加運動時出現急性創傷的機會。
A) 運動性質:有些運動經常發生肢體碰撞,導致骨折, 這些運動是指經常有身體接觸的運動, 籃球, 足球, 欖球, 體操; 柔道, 跆拳道等。均屬高危險性的運動。
B) 運動的四周環境:進行運動時, 應考慮天氣, 活動場地及地面狀況,天氣太熱, 容易出現脫水; 天氣太冷,可影 響關節肌肉伸展, 所以快速動作, 關節突然改變方向, 或突然停步等, 均可導致關節及肌肉受傷。
C) 運動的裝備及器材: 正確配戴保護用具(如護膝等)可減低運動時受傷機會, 因此, 有助預防運動創傷。而運動 器材結構及尺寸是否合乎自己使用, 都影響運動安全, 所以應小心檢查及調整。
身體的適應能力:
這是指人的心肺耐力及肌肉柔韌性, 若經過長期的休息或少做運動, 進行劇列運動時, 身體無法適應而導致關節受損, 甚至危及生命
慢性創傷:受傷者無法描述受傷經過與其因, 可能長時間的運動, 令本身傷患更為嚴重, 或因沒處理急性創傷, 而 演變成慢性創傷, 。
生理限制:進行不適合自己生理結構和體型的運動, 自然較為容易受傷, 例如肌腱太緊的人學習舞蹈, 跆拳道; 或體 型纖瘦的人進行拳擊, 摔角等運動, 均會增加受傷機會。>
技術程度:運動技術較差或姿勢不正確的人, 也容易受傷。>
缺乏技術指導: 如沒教練或專業人員教導, 受傷機會亦會增加。>
PRICE處理原則:運動創傷如能及早給予適當且正確處理, 是很有幫助的, 並可盡快復原。P=Protect(保護):保護患處, 避免再次受傷。 R=Rest (休息):立刻停止受傷部位的活動, 避免患處繼續出血及腫脹。 I=Ice(冰敷):受傷部位需在48小時內進行冰敷。冰敷可減低患處出血, 疼痛與腫脹的狀況,從而放鬆肌肉。 C=Compression (壓迫):受傷部位可使用彈性崩帶纏綁, 以作固定, 使患處不再出血。 E=Elevation (抬高):受傷部位應抬高, 以減少患處繼續出血, 若是上肢受傷, 應抬高患處高於心臟; 而下肢則可高於骨盆的位置。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