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戶紛紛沽出中資股?
不只有我才認為香港股市中的H股都升得太高了,還有那些更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也對中資股份起疑,就如畢菲特。
8月底,畢菲特沽出另一批的中石油(857),一旦他沽出股份,大家都當作是天大的事情。沽出的原因目前仍未向公眾交代,沽出可能不單單是因為他認為目前股價過高,因為在上一次股東週年大會,股東已對此股有不滿之聲,因為中石油,或中國政府並無與抗議者合作,縮簡營運,令人懷疑它是否刻意幫助蘇丹政府,延遲解決達爾富爾(Darfur)的問題。
畢菲特在中石油的投資表現都很出色,沽出此股,他可能可以免卻受那些抗議者的煩擾,希望下年的大會可以更輕鬆。或者他與我的想法一致,認為中石油作為石油生產商,不是一間增長型的公司,但由於該集團透過收購大量拓展其石油儲備,就如其他石油大亨,英國石油公司、蜆殼及埃克森所做的一樣,壽命問題有了解決方法,我可以修正我的看法,我現在認為,假如油價上升,這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對沖。
中石油,現時市值逾20,000億元,相等於2,50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公司埃克森市值的一半多一點,但較英國最大的上市公司英國石油公司還更高。然而,中石油僅有少於12%的資本在股市上市,因此其價格結構中包含了稀有的溢價,雖然假如中石油大量發行另一批A股的話,將會扭轉此局面。由於它是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這也是個不錯的建議,讓更多中國投資者可以購買。
然而,油價昨日收市每桶80元以上,如果升勢持續,又會有另一輪的通賬出現。油價上升會影響所有人,無人可以逃出它的陰影之下,即使是那些生活在產油國的人亦不例外,不過這些國家的變化是將會得到巨大的財富,國際收支盈餘將上升,反之需要入口石油的國家會有國際收支赤字。
這些都發生在石油輸出國組織同意增加成員,以提升產出後的翌日,因此油價一定處於一個緊張關頭,這會影響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就息率所做的決定,在下一次議息時,如果美國的國際收支赤字進一步惡化,單單減息也不大可能安撫到金融市場了。
然而,不只是沽出中石油引起我的聯想,另一方面,美國鋁業以遠低於市價的價錢沽出於中國鋁業(2600)的持股,也激發我去思考。此股我近日才剛評論過,而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們都很不錯。此股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跌至頗為便宜的價格。我不知道沽出是否還有其他動機,但必定帶來了不錯的利潤,而沽出的吸引力也很大。我不會爭辯說這個決定是過早,但如果美國鋁業想買回此投資,他們將需要付出比沽出價更高的價錢。
然而,這些大型的股東都一一決定沽出,實在有點巧合,也令我感到不安,股市在國際沽壓之下,還可以生存多久呢?成交量不是不能接受,因為買入的需求仍然未能滿足,購買能力仍然極大,但人們總是很容易被誤導,盲目跟風的。
我可以看到買入中石油有其價值,正如買入中國鋁業一般,但股市中任何的交易都需要買賣雙方才能成事,而兩者都要覺得滿意才可。
雖然畢菲特早前曾經減持,而假如任何人認為他不會繼續沽出的話,我會警告大家,這不是畢菲特的行徑,他只會是投資者或者不是,而他確是傾向鼓吹孤立主義的美國人,所以在海外投資至少可算是有點不尋常。但是,中石油的市盈率仍然處於14倍,在中資股中這是頗為吸引。當然沒有人能夠超越它,而且它擁有中央政府作為後盾,所以狀況穩健。隨著油價再升,其擁有強大的防禦力,以及合理的回報。該股可以成為中資股投資組合中的一員,但我會更喜歡看到股價進一步下跌,而畢菲特的減持或可對此有幫助。
美國鋁業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決定沽出其於中國鋁業的策略性持股,相信也是由於金錢的魔力。我原先認為,該股價格過高,但按公司的往績來看,經過六年的持續增長後,其未來增長應該極佳。雖然我曾懷疑其增長速度能否持續,但數據證明我是杞人憂天的。假如我是美國鋁業,就不會沽出持股,更多是考慮到其策略性的聯繫,但假如對中國或是鋁感到懷疑的話,那麼沽出也屬合理,而美國鋁業會對後者更為清楚。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