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常與燒脂減肥掛鈎,但總有人會因為「跑極唔瘦」,或持續運動都無成果而氣餒,並疑惑究竟哪裡出錯。健體教練指,帶氧運動要達到燒脂效果有3大關鍵,包括持續運動20分鐘或以上、達個人運動心跳率,並需有定期運動習慣。除傳統帶氧運動,近年流行的HIIT(高強度間歇式訓練)也可套用於跑步、踩單車等運動上,有助提升燒脂效果。
記者:梁麗兒
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稱,運動初期主要消耗的並非脂肪,而是其他如肌肉醣原,直至20分鐘或以上才開始燃燒脂肪,故時間越長、燒脂效果越高。傳統帶氧運動如跑步、游泳、踩單車可減肥,但球類活動如打羽毛球,因較難持續做,減肥效果較遜色。
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hea做」增受傷風險
做運動時也切忌漫不經心「hea住做」,因需有足夠強度才有減肥效果。陳曾目睹有人在健身室一邊煲劇一邊「hea玩」跑步機,劇情緊張時不自覺地前傾身體,並緊按扶手借力跑步,隨時增加受傷風險;忙於覆短訊而中斷運動亦影響運動效果,故他建議市民做運動時放下手機。
達到燒脂心跳率即反映運動有足夠強度,陳稱,計算方程式為「(220-年齡)×60%~80%」,以30歲人士為例,每分鐘燒脂心跳率應介乎114至152。由於運動太劇烈難以持續,故燒脂心跳率不是越高越好,市民也可靠心跳計算錶幫手。第三關鍵為定期運動以提高新陳代謝,建議每週做3至5日。
近年流行HIIT(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陳解釋這是透過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如短時間內進行多組彈跳、俯撐等肌肉爆發動作提高燒脂效果,外國研究顯示HIIT較傳統帶氧運動更易燃燒肚腩脂肪。陳指涉及肌肉爆發力的動作未必人人適合,尤其體能或肌力不足人士容易受傷,建議可將HIIT模式套用於日常運動,以時快時慢模式跑步、游泳或踩單車,也有相當的減肥效果。
陳舉例如先快跑30秒、然後慢跑1分鐘,每次持續進行20分鐘,每週做3至4次,其後循序漸進提高訓練強度,如快跑及慢跑各30秒,再延長到各做1分鐘。由於訓練強度高,燒脂心跳率比做傳統帶氧運動高,快跑時的心跳率計算方程式為「(220-年齡)×80%~95%」,慢跑時為「(220-年齡)×40%~50%」,以30歲人士為例,快跑時每分鐘心跳要有152至180,慢跑時每分鐘心跳要有76至95。惟慢性疾病、關節痛人士不宜做HIIT訓練。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60708/1968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