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調查發現,本港大部分巿民每日鈣、鐵及鉀攝入量不足,當中以缺鈣最嚴重,而鈉則過量,逾9成港人鈣攝入量都不足,連世衞建議攝入量的一半也未達到。
有營養師指,港人少飲奶、多咖啡因、又少曬太陽和做運動,是缺鈣三大「元兇」,增加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食安中心科學主任(營養)馮慧中建議,市民應保持均衡飲食,每日飲用兩杯奶、食5至6両肉,及6至8両菜(約1碗半已煮熟的菜),並多食莧菜、菠菜及菜心等深綠色蔬菜,一般已可吸收足夠的鈣。至於是否進食鈣片等營養補充劑,則應諮詢專家意見。
食安中心公佈本港首個總膳食研究最後報告,化驗150種食物,亦參考中心早前有關市民食物消費量調查,研究20至84歲巿民就人體所需的13種礦物質攝入量。
研究發現,港人鈣質攝入量最不足,每日攝入量僅為430至840毫克;但世衞建議,20至59歲人士每日攝入量為1,000毫克,60至84歲者更要攝取1,300毫克,反映港人每日鈣攝入量不足世衞建議的一半,推算逾9成成年港人從膳食攝取的鈣質都不足;至於鐵質,據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應攝入量為12至20毫克。但中心研究發現,港人每日鐵質的一般攝入量僅為8至17毫克,推算逾8成巿民每日鐵質攝入量低於建議標準,可致貧血及影響免疫系統。
研究亦顯示,6成港人攝取鉀不足,每日僅攝取1.9克,但建議攝入量為2克;相反,港人每日鈉攝入量高達2.6至4.9克,推算逾6成成年港人每日鈉攝入量超標。中心提醒,鉀不足,鈉又過量,都會增加高血壓、中風及心臟病風險。
食安中心首席醫生(風險評估及傳達)楊子橋指,結果反映港人飲食習慣不理想:「問題在於食物的種類,尤其含豐富礦物質的蔬菜類,是否食得足夠;而鈉又過量,反映市民嗜鹹。」他提醒,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令骨質流失大,出現骨質疏鬆及骨折風險。
美國註冊營養師羅嘉敏認為,港人鈣質不足與飲食習慣有關,包括港人多有乳糖不耐症,因而少進食含豐富鈣質的奶類、芝士及乳酪食品。又指港人早上喜歡飲咖啡、港式奶茶,過量咖啡因都會加劇鈣質流失,並補充維他命D和負重運動都有助鈣質吸收,但港人偏偏少曬太陽及少做運動,成身體缺鈣「元兇」。
請按『讚好』,接收更多相關主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