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轉涼,是享受山野活動的好季節,惟平常缺乏運動的人突然挑戰高難度行山路線,隨時因膝部肌力不足或肌肉欠強壯,增加膝部受傷風險。骨科醫生表示,膝蓋脫臼或內外側副韌帶受傷是常見的行山傷患,建議喜歡行山的市民平時要多做肌肉訓練與伸展運動,行山時避免背囊太重,並要選擇合適的行山鞋。
記者:梁麗兒
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霍偉明表示,落山時「叉錯腳」為膝蓋脫臼的常見成因,因膝蓋會被向外扯甩,引致附近韌帶撕裂,令患處腫痛,或會嚴重至「痛到郁唔到」。
行山前後宜做伸展運動
平日少做運動及伸展的人士,因為大腿前方肌肉(即四頭肌)的內側肌力不足,或大腿外側軟組織太緊,引致膝蓋容易脫臼。膝部先天有向內翻問題、筋骨太柔軟如女性或X型腳人士,膝蓋脫臼風險也較高。
他表示,瑪麗醫院每月會接獲數宗膝蓋脫臼求診個案,患者介乎12至25歲,大部份與運動有關,行山出事最多,其次為排球、籃球或足球等運動。另外,內外側副韌帶受傷也十分常見,尤其膝部肌肉欠強壯的人士,該院每年都接獲逾百宗相關求診個案,不少與做運動有關,「呢種受傷通常係落山嘅時候,膝頭向外跪一跪,就會外側副韌帶受傷,向內跪一跪,就整傷內側副韌帶」。
每日進行15分鐘肌肉力量訓練,可減少膝部受傷風險,更有助訓練走路的耐力。他提醒,行山前後都要進行10至15分鐘的伸展運動,可減少受傷、肌肉疲勞及肌肉抽筋如小腿抽筋的機率。另外,最好選擇避震及承托力較好的行山鞋,切忌穿涼鞋行山,以免加劇膝部軟骨磨蝕。背囊要避免太重,減輕身體負荷。
他說,早前接獲一名24歲女子因行山叉錯腳導致右膝脫臼求診,這名女病人平日很少運動,與朋友一起行山時突然膝蓋脫臼不能郁動,被送到急症室治療。但三個月後,她在街上遭他人碰撞,至右膝第二度脫臼,同樣要入院治療,她初時拒絕做手術,但經過一年治療後因情況無好轉,兼落樓梯時「唔穩陣」,因擔心再脫臼,終於今年初接受韌帶重建的微創手術才完全復原。
四頭肌訓練

右腳向前屈呈90度角,左腳向後伸,維持15秒。腰保持挺直,膝不過腳尖及不掂地,左右腳各做四次。

上身貼牆,身體慢慢下落,至膝部屈曲,如坐無影凳,然後身體再慢慢上升,共做15次。
伸展運動

伸展小腿:雙手撐牆,左腳踏前,右腳向後伸,維持30秒,左右腳各做四次。

伸展後大腿:伸直左腳,雙手向前拉,右腳屈曲,維持30秒,左右腳各做四次。

伸展大腿外側:右腳跨向左腳,右手直放右腳外側,面向右,維持30秒,左右腳各做四次。
示範:霍偉明醫生
拍攝:李展翹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141110/1892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