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風基金昨舉行成立典禮,基金董事局主席方道生(左四)及副主席黃震遐(左三)均有參與亮燈儀式。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每年造成近3,500人死亡。專家指出,及早治療可減低中風後傷殘或死亡的風險,但本港僅有一成病人可在病發後「黃金三小時」接受治療,與病人對中風的認知不足有關;調查發現逾兩成市民誤會中風是心臟病、手腳毛病,甚至是精神病。
今年皆年屆70歲的麥先生和何先生,均在09年中風。麥先生昨指,病發時正在酒樓飲茶,突然右邊手腳無力和說話不清,隨即到院求診,於病發後2小時50分鐘內接受靜脈注射溶栓治療。
遲求診或須開腦
何先生當年因要接受大腸鏡檢查而停止服薄血丸,結果中風。他說,病發時他正身處商場,突然左邊身無力、說話不清及左邊面不受控制,送院後證實他有中度至嚴重中風,於病發2小時15分鐘接受治療。
現時兩人均已康復,無嚴重後遺症。但香港中風基金董事局副主席黃震遐醫生指,本港只有約一成中風病人會像他們兩人般,把握病發後的「黃金三小時」接受治療;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蘇藹欣指,在她任職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更只有約3%中風病人能把握黃金三小時。
香港中風基金董事局主席方道生醫生表示,本港近八成中風病人屬與腦血管被血栓堵塞的「缺血性中風」,餘下兩成則是腦血管破裂引致的「出血性中風」。所有中風病人若能在黃金三小時內接受治療,可阻止腦細胞受損,減低因中風造成的傷殘及死亡風險;相反,病人太遲求診,便有機會要開腦接受手術治療。
說話有異要留神
不過,港人對中風的認知仍然不足,基金在本月6至10日以電話訪問525名市民,有兩成多受訪者誤以為中風屬心臟病、手腳毛病和精神病。受訪者中,也有91%不知道突然劇烈頭痛、其中一邊身乏力、面部表情不對稱及說話有困難,是中風徵兆。
專家建議市民一旦有上述徵兆應即時到就近醫院檢查,現時大部份公立醫院均有提供溶栓治療,但只有伊利沙伯醫院提供24小時服務,明年才擴展至威院。
from:
http://hk.apple.nextmedia ... art_id=1575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