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收到不明來歷的短訊,回覆或不回覆均有陷阱,隨時申請了收費服務也不自知。本港現時並無法例規管手機內容供應商的收費服務,議員認為電訊管理局應為手機收費服務設立訴訟機制,保障消費者。
個案一 無回覆當接納服務讀者歐先生是電訊數碼手機客戶,7月他收到一個寫着免費的英文短訊,指歡迎他加入「Wixawin」。他以為是電訊數碼問他須否短訊服務,故沒理會。其後他再收到該號碼發出的兩個短訊,並被網絡商徵收「501881」短訊費共24元,他才翻看該短訊,竟發現短訊末段又寫着不回覆便當申請收費服務,「短訊話唔輸入『stop』字回覆,即係同意用佢嘅服務;咁做法同搶錢有乜分別?」電訊數碼澄清,短訊費是代內容供應商收取,已建議客戶聯絡內容供應商取消服務。而內容供應商「Wixawin」只回應,該公司提供手機娛樂及遊戲服務,短訊已列明收費及取消服務方法,只要客戶回覆輸入「stop」的短訊致501881,便可即時取消。
個案二 誤覆短訊又告中招3香港、one2free及中國移動多位客戶,繳交手機月費時才發現被網絡商徵收「503237」短訊費約40多元,他們各自向網絡商查詢,只獲覆費用是內容供應商「MacroKiosk」收取,囑客戶致電該公司客戶熱線了解。但讀者異口同聲指,熱線根本無人接聽,只可留言等回覆。「MacroKiosk」回應,客戶在網上登記服務後,會收到短訊,短訊會附上一個4位英文及數字組成的確認密碼,用戶輸入密碼後方會開始收費服務。如希望取消,可按指示回覆短訊或致電熱線留言。由於短訊已清楚列明收費及取消的方法,故不會退款。5名讀者均承認未有細看短訊條款,其中1位堅稱無回覆短訊,其餘讀者均曾回覆短訊,因而「中招」。
個案三 網絡商代收糊塗費姚先生在3香港登記手機號碼供太太及15歲女兒使用。7月時太太及女兒分別被徵收1,163及1,522元「505892」短訊費,並已被自動轉賬過數。內容供應商「Pacific Telephone CompanyLimited」回覆,只收到姚先生其中一個登記號碼申請交友服務的短訊;3香港則回應,已為客戶跟進事件。本報再聯絡姚先生,他指3香港已退回他太太1,163元短訊費,但他再詢問女兒,才發現女兒以為短訊是3香港發出,曾回覆短訊。檔案編號:0708069、0709007、0716040、0731025、0731028、0802014、0810027
議員促設訴訟機制電訊管理局表示,手機內容供應商毋須向該局申請電訊牌照,其服務不在該局規管範圍。該局提醒,市民應詳細了解短訊的收費及條款,以免誤覆短訊登記收費服務。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譚偉豪表示,近年的確多了內容供應商提供手機收費服務,引起不少爭拗,他建議電訊管理局加強與內容供應商溝通,為手機收費服務設立訴訟機制,例如設冷靜期,讓消費者有足夠時間考慮須否取消服務。
![手機收蠱惑短訊隨時破財圖片1](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03/large/03lb3p2n.jpg)
讀者收到短訊,如不輸入stop字回覆(紅圈),即被當作申請收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