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醫局7招改善藥物管理,9月推出,成立藥物品質保證辦事處

歐化藥廠生產毛霉菌藥疑引致多名血癌病人死亡事件後,醫管局將於今年9月起推行7項改善藥物管理措施,包括以1500萬至3000萬元成立「藥物品質保證辦事處」,加強藥物品質監管,又擬定新的採購藥物安排,如規定藥物供應商提供藥物的微生物測試、以及試行一藥至少兩供應商的安排等。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表示,該局在成立藥物品質保證辦事處後,會增聘多名藥劑師加強藥物的質素監管,以及實施各種改善措施,例如藥劑師會巡視各家供應藥廠,視察廠房的生產環境及營運額,如有關藥廠會否接太多訂單,超出藥廠可承擔的產藥量等。

張偉麟說,為保障藥物質素,醫管局與3個藥業商會商討後,擬採取7項改善採購系統的措施,包括加強藥物微生物測試和加強化驗藥物成分,供應商須在投標前,提交藥物微生物測試報告,而在中標後和送貨前,亦須再提交其中一個批次藥物的微生物報告。

醫管局總藥劑師李詩詠說,為確保藥物的品質,醫管局會加強化驗藥物的化學成分,如測試藥物內「撲熱息痛」的化學成分是否有差異。新措施亦會要求藥商為每一批藥物提交化驗證明,包括藥物成分、體積和硬度,以及衛生署規定的化驗要求。醫管局日後會每年化驗一次藥物的化學成分,但只限以合約投標藥物和標準報價藥物,個別購買的藥物,則只會每年抽驗一次。過去每一個合約期(約2至3年)才化驗一次。

李詩詠進一步解釋,除了無菌製劑一定會化驗微生物外,其他藥物,包括給予高危病人,如血癌、淋巴癌或器官移植病人服用的藥物每6個月便要作一次微生物抽驗,而較低風險的外敷藥膏,則一年才抽驗一次(見表)。她說,醫管局供應病人服用的3000多種藥物中,高風險藥約佔40%,中風險藥物約佔40%,新措施已為八成藥物作微生物測試。

其他的改善措施還包括試行多一個供應商制度,採購高用量和高風險藥物;提升醫管局資訊系統加強藥物管理(見另稿);要求供應商在送貨單上提供註冊號碼、生產商和製造國家,方便驗收貨品;衛生署優化網頁後,增加關鍵資料,如藥物是否有註冊等。

科研製藥聯會執行董事陳素娟表示,國際大藥廠一向有做藥物分析和生物測試,故提供這些報告予醫管局的問題不大,他們會盡量配合。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