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年提倡全港18區積極推動地區美化工程,不少地區便針對污濁欠佳的道路環境,廣設欄杆花盆。不過,本報發現最少有9區的花盆竟淪為煙灰缸、垃圾桶,所種花卉瀕臨死亡,變相「醜化」地區。部分地區更須年花百萬更換萬棵盆栽,被環團質疑有浪費公帑之嫌。
綜合各區狀和香港顧問園境師協會意見,欄杆花盆工程面對市民公德心不足、承辦商管理欠佳及種植方法不當三大問題,身兼中西區議員的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說,花盆設置計劃主要由區議會主導,促各區收緊合約承辦商的管理條款,加強保養護理。副主席陳淑莊建議政府提供統一護理指引,協助改善種植質素。
全港多個地區推行欄杆花盆美化工作,令原來單調枯燥的街頭環境耳目一新,可惜這類欄杆花盆的保養代價不菲。本報透過實地訪察和蒐集多個區議員提供的資料,發現中西區、灣仔、東區、九龍城、油尖旺、觀塘、元朗、荃灣和葵青區等,最少有9區的花盆出問題。
中西區去年12月在區內19處設置340個欄杆花盆,今年7月再展開第二期管理計劃,下月起至明年3月底的9個月內,撥款74萬元予承辦商作日常管理,和平均每個月更換時花一次,平均每盆每個月的保養費約需240元。
但據記者觀察,在介乎德輔道西及皇后大道西一帶的欄杆花盆上,有不少堆滿膠瓶及煙蒂,更有植物被纏膠帶影響健康。花盆內植物良莠不齊,部分葉色枯黃,枝節下垂。
陳淑莊承認,雖然栽種時花十分美觀,卻需頻密更換保養,對長遠延續計劃有保留。
據元朗區的綠化計劃文件,全區設置的花盆多達2000盆,每6至8星期便要更換時花,一年便損耗1.6萬盆,涉及經常開支達114萬元。元朗區議員周永勤稱,元朗市中心路旁已廣設花盆,但懷疑部分花種較脆弱需經常更換,造成浪費。
在九龍鬧市,不少花盆被煙民當作煙灰缸,九龍城區議員尹才榜說,煙民要走到戶外才可吸煙,卻缺乏公德心亂擲煙蒂。油尖旺區議員陳文佑形容計劃已由美化社區變成「醜化」社區,希望負責管理的部門加緊處理。
各區欄杆花盆管理工作,康文署提供技術支援,亦有部分由路政署等其他部門負責。康文署發言人回應,由於部分行人路地底有公用設施,才考慮放置坐地式花盆或欄杆花盆,該署會向區議會建議種植地點、品種等,和負責植物保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