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轟動全港的藝人裸照風波,引發政府去年底展開首階段淫審條例檢討諮詢。政府昨公布諮詢結果,八成意見要求在淫審聆訊時,評審員必須包括來自教育和社福等指定界別的人,而每次聆訊的評審員須由2人增至4到6人。但公眾對「淫褻」及「不雅」的定義、淫審處運作、互聯網監管出現三大分歧,政府暫無法下修例結論。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於去年10月展開近4個月的公眾諮詢,就改革淫褻物品審裁處、規管互聯網色情資訊及部門執法等7項範疇諮詢,收到多達1.8萬份書面意見,港大亦透過民意調查訪問約1500人,諮詢結果最後交由獨立顧問提交報告。
獨立顧問昨向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提交諮詢報告,指公眾普遍支持透過法例規管向大眾發布的淫褻及不雅物品,並認同加強刑罰可對屢犯者提高阻嚇。
不過,公眾對「淫褻」及「不雅」的定義出現明顯分歧,例如有意見指「不雅」物品涉及個別人的審美眼光,難以規管,政府應集中規管可設下具體定義的「淫褻」物品;亦有意見稱兩者概念模糊,可改用「令人不安」或「極度不安」等概念取代。
港大民調針對不准18歲以下人士觀看物品的範圍,約1500名受訪市民中,逾八成人認為「人獸交」、「顯露男女性器官接觸」和「肢體分離」的暴力場面應只准成人觀看,另有四至六成人支持全面禁止發布。不過,涉及女性純裸露胸部和大量流血等圖片,只有六成人認同只准成人接觸。
公眾對改革負責評級的淫褻物品審裁處則有較多共識,港大民調顯示,近八成人認為每次評級時,評審員應由2人增至4人,全面聆訊時則由4人加至6人。此外,評審員的組成亦應有不同年齡組合,或指定每次評級聆訊要有教育和社福界背景的人,確保評級反映社會主流看法。
獨立顧問建議政府應委託獨立機構如香港教育學院等,為評審員提供短期培訓,以學習掌握審裁程式,另設立評級物品資料庫,為評審員提供參考,確保裁決一致。
現時淫審員是由300人的政府審裁委員名單中抽取,六成市民支持以總數逾55萬的法庭陪審員名單抽取,以增加客觀程度。不過,四成市民認為要徹底廢除淫審處,改由法庭裁判。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今年底會有第二輪諮詢,就獨立顧問的建議和公眾意見提出較具體建議,才落實修例決定。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