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新聞關於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要提交重組計劃書,以換取更多的資金援助,計劃書有一點提到的是,通用會拋棄其生產系列當中的四個品牌藉此精簡架構。有見及此,我亦想說一些關於綜合企業或營運多元化的看法。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分散投資的概念,其實一直都被採用,例如上海實業控股(363)、復星國際(656)、和記黃埔(013)等,都在本港及內地經營不同性質的業務。有時候這類經營方式,可能與當時政治環境有關係,但無論如何,這些企業在不同的行業投資,目的都是減低整體的風險,跟分散投資的概念其實沒有兩樣。但很多時在經濟大幅倒退的環境中,不少這類企業可能都因大量負債、政治環境轉變等因素,引致重組甚至瓦解。當中最常見的有企業被拆細,重新以單一業務公司形式出現,而被拆細的部份,亦有可能獨立上市集資;又或者有企業會把營運未如理想的部門或生產線整個關閉,來減低整體的開支。
時移世易強者越強
綜合企業的多元化營運看似有其優勢,但我覺得這種模式其實正在慢慢被淘汰,經濟倒退很多時只是加速這種情況的發生,而不是核心原因。其實自從互聯網變得普及後,令到很多人幾乎不需分毫便可掌握所需資訊,以往一些行業資料甚至所謂的「行內秘密」,現在只要肯花多點時間,在互聯網上瀏覽一下,差不多每一個行業的相關資訊,我們都可以找出來。亦因此現在很多行業的入門門檻,相對從前都變得較低,再加上世界各地都傾向自由貿易、反壟斷等,每一間公司都需要出盡全力去保持競爭優勢,而只要稍有差池,就算本身已是大企業,亦有可能被更大的對手收購。所以為保持增長,現時的企業都要在自己最熟悉的行業經營,不要說去涉足其他不相關行業,就是在自己的行業里,也可能要挑出當中某些相關環節來重點發展,才可確保自己的生存空間。我認為,現在基本上都是強者越強,只有在該行業最有實力的頭幾位,才能獲得較好的利潤,在經濟逆轉的環境中,最後剩下的可能亦只有這幾家。這樣的話,綜合企業自然很容易失去其競爭優勢,除非能做到如和黃一般,很多時都可以「高沽低揸」不同類型的資產,否則我覺得綜合企業其實並不太值得作長線投資。陳永陸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349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