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除股市有著名的「1月效應」外,匯市亦有「1月效應」,由1997年至2008年的12年間,美元兌歐元及兌瑞郎有9年的1月均錄得升幅,命中率高達75%,而美元自年初至今,兌以上兩種貨幣已分別升5.3%及4.6%。一份名為《季節性─如何應驗於匯市中》的研究指出,交易員主要依賴基本因素及技術分析透視匯價走勢,卻忽略匯價歷年表現。在過去12年,美元兌歐元及瑞郎齊於03年、06年及08年下跌,其餘9年則錄得升幅,亦引證美元兌歐元及美元兌瑞郎走勢關連性甚高。值得留意的是,研究員指歐元在1999年才成立,因此研究當中的97年及98年匯價,是以歐元區各國貨幣兌美元作比較。
美元兌日圓 7月升8月跌
研究亦指,貨幣匯價某程度反映旅遊趨勢,7月及8月為北美旅遊旺季,不少交易員在該時段放假,因此美匯波動性明顯收窄。與此同時,過去11年美元兌加元及兌日圓普遍呈現「7月升8月跌」現象,研究員解釋,由於加拿大及日本遊客於7月暑假會湧往美國度假,因此需兌換美元,而8月接近假期尾聲遊客會驟減,因此對美元需求亦會下降,從而令美元匯價偏軟。研究指,匯價不會每年重複相同走勢,惟進行外匯買賣時值得將季節因素納入其中。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10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