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踩彙控睇52
15/01/2009
繼去年大摩唱淡 控(00005 )至75 元壹步到位後, 控再被大摩唱淡,大削目標價至52 元,而最壞情況會低見33 元,目標價全球最低,並調高 控今年的集資預測至200 億美元及300 億美元(約2,340 億元)之間,預期 控會將派息減半。
估派息削半最差見$33
大摩預期 控股價壞差情況可能見33 元,並可能削減壹半派息。
控股價昨日顯著受壓,跌至七年低位,壹度失守70 元大關,收市僅守70 元,跌4.11%,倫敦交易時段保持跌勢至561.25 便士,折合63.47 港元,較本港收市跌6.53 元,或9.33 %。
控美國預託證券(ADR )則低見41.16 美元,折合約63.86 港元,較港收市再跌6.14 元或8.77 %。
傳壹供壹每股60 元
昨日市場亦傳出消息指, 控計劃以每股60 元並以壹供壹形式巨額集資,比昨日收市價折讓14.2%。 控發言人指,對市場的傳聞不作回應。然而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根據渣打(02888 )的經驗,集資未必壹定是壞事,反而可以將壞消息消除。
事實上,隨 不少銀行已進行集資或受政府注資壯大資本, 控資本上的優勢已蕩然無存。
大摩推斷, 控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在去年年尾為7.3%,其中包括130 點子的可供出售證券儲備,但是該筆儲備在世界多個地區不被承認, 控的資本並非想像中穩健。
去年吹$75 隔周應驗
大摩預期該行的資本缺口達到250 億美元,最差情況下該行有需要供股集資200 億英鎊(約290 億美元),比早前估計150 億美元至250 億美元更多。
預計 控今年盈利將會進壹步下瀉,最早直至壹壹年才會有機會複甦,將去年、今年及明年每股盈利預測分別減至0.9 美元、0.55 美元及0.5 美元,主要因去年的減值,今年的外彙、英美業務及亞洲區收入減少。
去年十月,大摩將 控目標價由100 元調至75 元,隨 大市重挫, 控隔壹個周末便已在收市競價時段到達75 元,其後反彈;後來大摩在英國發表報告再將該行調低至550 便士(當時約66 元),股價繼續向下,昨日 控在英國的股價已經跌破600 便士,直指目標價。
三奏魔笛吹走3704 億
由去年十月第壹次摩笛奏起,至大摩削 控目標價至75 元計, 控市值已經蒸發3,704 億元。
現時大摩進壹步將 控調低至52 元,比裏昂目標價64 元更淡,而最壞情況派息削半, 控集資200 億美元,目標價更低見33 元,自去年年底開始, 控股價已徘徊在80 元以下。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幾稱, 控接連被大行唱淡,近期股價受壓,某程度基於市場憂慮該行需要集資,以渣打為例,供股並非壞事,能夠提升資本之餘亦可令壞消息盡去,股價可望回升,除了供股外,不排除 控可能透過發行優先股予內地投資者集資。
敦沛金融投資研究部主管郭家耀亦同意, 控現時備受大行壓力,相信最終會進行集資,其後股價在消除不利因素後更有機會反彈。他又認為,除非市況極度惡劣,否則 控未必會跌到52 元,而且估計在60 元以上已經有長線投資者入市吸納。
另外, 控在二○○八的第三次以股代息,將會發行約3,896 萬股新股,並且已在昨日正式買賣。
恒生中銀目標價亦當災
15/01/2009
「摩掌」亦伸延至其他本地銀行股,繼唱淡 控(00005 )外,大摩亦劈 生(00011 )和中銀香港(02388 )目標價,分別調低至125 元和6.75 元,但指 生為最佳防守股份。
大摩指出,銀行過剩流動資金的投資損手及同業拆息下跌,令淨利息收益率收窄,跌幅可能達到60 至70 個點子,大肆損害銀行收益。大摩指信貸成本上升及收入削弱的情況下,中銀香港股本回報率將下跌8%,維持減持評級,目標價下調3.5%。中銀香港昨收報8.7 元,跌1.36%。
大摩料 生收入壓力增加,但股本回報率仍可達25%以上,財務情況穩健足以維持派息水平,維持增持評級,但調低目標價達10.7%。 生收94 元,跌3.98%。
股價逆市下滑
花旗亦指本地銀行業今年經營環境變壞,因為中小企及出口行業倒閉,令銀行信貸成本上升,料收費收入下跌,貸款增長有限及淨息差收益率下跌。銀行收入減少已是意料中事,花旗亦指出銀行需要作出投資減值。花旗料 生和中銀香港可維持派息,不過東亞(00023 )因盈利低,對壞帳敏感度高,料其派息減少。
為何彙控遲遲不供股?
15/01/2009
金融海嘯下,環球金融股紛透過不同渠道增加資本,而 控(00005 )亦不斷被外界看淡,又指其供股事在必行,然而至今仍未見 控有所行動,多位集團高層出席公開場合時,亦表示無供股計劃,究竟是因為 控甚具實力,還是另有原因?市場人士認為 控供股需要作出考慮,包括形象和折讓價水平,以免令形象插水,或讓股民覺得「賣大包」!
渣打集資後股價反彈
渣打(02888 )早前供股集資後股價反而更有支持,當時市場盛傳 控將要供股集資,時富證券研究部董事羅尚沛指「好多股民趁72 元低位入貨,博供股後個價會彈起!」
顧及形象作價防崩圍
羅尚沛續指 控即使有供股決定,在形象及供股價上都需深思熟慮,或許就是其遲遲未有集資的原因:「壹供股予人感覺要同美國、歐洲銀行攬住壹齊死!折讓價又要諗得好清楚,以免令人覺得( 控)好唔掂要賣大包!」
有分析員則認為, 控的資本水平仍然十分穩健,去年第三季該行的壹級資本充足率仍達8.9%,第四季的情況未必如想像中差,根據歷史數據分析仍然安全。他指出,未來需要集資與否屬見仁見智,「其他大行想唱到目標價幾低,集資幾多都得 !」。另壹分析員稱,在新會計準則下, 控已將部分證券重新分類,並帶來壹定的盈利,令資本壓力暫時紓緩。然而基於宏觀情況,不少銀行已透過不同渠道包括供股、發行次級債等集資,相信 控集資亦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