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國際視野:美國地位誰能代替?

全球經濟步入衰退,那些靠出口支撐經濟的國家,所受打擊最大。環顧四大經濟強國,除了美國外,日本、中國和德國均是極度依賴出口的國家,從近期公佈的貿易數據,不難想像到各國經濟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背後原因。先看中國。這個被視為最具潛力接棒推動全球經濟的人口大國,12月出口按年下跌2.8%,跌幅大於11月的2.2%;進口跌幅更由11月的17.9%擴大至21.3%。過去5年,中國經濟皆錄得雙位數字增長,自從2005年開始,經濟增長有約莫20%來自出口,故出口轉弱對中國經濟打擊甚大。中央一擲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但能否達致「保八」目標,仍需時間驗證。日本情況更不妙,11月出口錄得按年下跌27%的紀錄跌幅,進口跌幅亦達14%。日本經濟對出口的依賴較中國更甚,海外市場需求下降,一些國際品牌大企業如豐田汽車和新力,上季成績表立即相繼見紅,預料陸續公佈的業績仍會有不少日資大企業出現虧損。歐元區龍頭的德國,經濟同樣要靠出口。德國11月出口錄得11.8%按年跌幅,亦刷新了紀錄。理論上歐元區經濟可互補不足,但其他成員國包括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出口亦告大跌,歐元區經濟與美國和日本同時陷入衰退,又豈是偶然?

中國暫難撐起全球經濟
四大經濟強國中,美國是唯一進口大國,頂起了全球經濟半邊天,但連年錄得龐大貿易赤字,冠一對這種不平衡現象能維持多久,早已提出質疑。美國11月貿赤大幅收窄至404億美元,較10月的567億劇減28.7%,除了受惠於油價平均價其間由10月的92.02美元狂瀉至66.72美元,令原油入口由298.3億降至174.5億外,經濟滑坡導致需求急降,令實際商品入口大幅減少,亦彰彰明甚。美國始終是環球經濟的火車頭,其消耗的商品數量較中國多出十倍,中國全力催谷內需只是求自保,短期內不可能填補美國需求下降的缺口,更何況中國人均收入只及美國九分一,要靠中國需求來帶起全球經濟,時機仍未成熟。係人都知「美國打噴嚏、全球患感冒」,又何來decoupling ?冠一一向對這說法不以為然,又豈無理據?王冠一http://www.wongsir.hk

 
from http://appledaily.atnext. ... art_id=12090612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