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香港] 消費加關懷 救人救經濟

(星島)12月25日星期四06:30

(綜合報道)

本港兩位宗教領袖在聖誕牧函和文告中,談到金融危機,一個批評「過分的消費」,一個警惕「過度的揮霍」,還有環保組織呼籲港人過「低碳聖誕」,似乎與政府鼓勵市民「消費救經濟」不大合拍。市民預期不景而減省無謂開支,是理智的自保行為,關鍵是不要矯枉過正,由「過度揮霍」變成「過度慳吝」,對經濟雪上加霜。

  聖誕精神本來與狂歡消費沾不上邊,耶穌基督在馬槽出生,提示世人豐盛人生不一定建基於物質財富和享受。天主教在聖誕後的星期日慶祝「聖家節」,展示了家庭的重要;外國「聖誕大過年」,是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聖誕大餐就是「團年飯」,大家互贈禮物表示關心,慶祝也是歡而不狂。

  港人由奢稍稍入儉

  互贈聖誕禮物的傳統,逐漸演變成準備過聖誕的龐大消費潮。人們也不只利用聖誕長假回鄉團聚,還外遊消費;還有形形色色的派對吃喝玩樂。到今天,聖誕享樂氣氛濃厚,有些地方更試圖把聖誕「去宗教化」,連「聖誕快樂」的祝福語也改成「節日快樂」。

  無論宗教領袖或環保組織,都不贊同過度消費,認為既忽略了精神價值,又損害地球環境。偏偏經濟和就業往往要靠慷慨消費來支撐,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人人都過儉樸生活,經濟會變成怎樣?但在另一極端,像美國  人要靠全世界借錢給他們消費,或者曾經有港人買大量漢堡  包換領狗公仔,卻把包子倒進垃圾桶,都是過分消費的表現。

  這陣子港人消費,不待宗教領袖提醒,已經由奢稍為入儉。最明顯的例子,是聖誕外遊加班機少了,名店紛紛打折,以電腦遊戲為最大賣點的亞洲遊戲展丁財皆遜往年,但廉價促銷的深水埗電腦展及維園  的工展會則大收旺場。

  捐錢助人適量消費

  港人在購買非必需品時,不再如以前般豪爽。基層消費萎縮,又不及高檔消費。部分原因,是不少中產和富豪因投資蒙受了重大損失,至於基層,雖然失業率升幅和趨勢堪憂,但百分之三點八的失業率,顯示就業水平目前還不太差,不少基層市民仍然有能力和信心繼續適量消費。

  經濟和就業向下滑的日子,消費萎縮在所難免,大家只能夠希望盡量減低消費下滑的幅度,避免形成消費疲弱和經濟放緩互相影響的惡性循環。市民避免過度揮霍,但也宜保持應用則用的心態;假若覺得自己職業較為穩定或生活綽有餘裕者,更可花些餘錢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既符合聖誕的關愛精神,這些錢又能夠幫助別人進行有需要的消費,收到「救人又救經濟」的雙重效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