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身天然氣儲量只佔全球1%多一點,從人口計算,可謂「僧極多、粥極少」。業界估計中國在幾年後就要入口大量天然氣。位於東西伯利亞的Kovytka 大氣田儲量達2TCF (單位:萬億立方尺),現為英國BP 公司與俄羅斯合作之最大項目之一,估計可向中國及朝鮮供氣,單是中國的需求便是200BCF (單位:10億立方尺)一年,最快在2012年可實現。這條輸氣管可紓緩中國東北之用氣,又可制衡沿海液化天然氣(LNG )進口的數量,對中國有利。不過俄政府見這氣田儲量可觀,有意控制此項目,向BP 公司提出異議,Gazprom 公司更反對建專線往中國,堅持要先進入它的管網後才由它作分配安排。
氣價仍處偏低水平
中國的西氣東輸管道把新疆及陝西的天然氣輸送至華東上海一帶,每年達120億立方米。不過,隨著環保要求:發電、工業及近年城市民用供氣,國內對天然氣需求正在飆升,估計不用15年,中國就會隨石油一樣變為天然氣淨入口國。去年統計,沿海就有18個LNG 項目待建,為接收進口氣作預備。雖然供不應求,但現時國內天然氣價卻處於偏低水平,比歐洲、美國及日本便宜超半,這種現象與供求規率不相符也不合理,其中主要原因是對農業的補貼。農業用氣佔總數三成半,因天然氣是化肥尿素的主要原料,但隨著工業及民生用氣日益增多,中國將要加氣價來反映實際市場供求。發改委已決定將出廠的工業或民用氣價提高50%,又把供農用化肥的天然氣價也向上提,是走向市場的正面方向。
儲量極少須倚賴入口
在油氣競相加價的環境下,現時全球最大憂慮是「氣組國OGEC 」出現(如現時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把全球的天然氣產量及價格劃一壟斷。不過,隨著石化資源日趨乾竭及人口日多,供不應求已在眼前,為了爭奪資源,大國都開始玩能源牌,以牽制對方。故此「氣組國OGEC 」的成立及出現,只是遲早問題,到時全球下游用氣價及量將是任由宰割,加上與油組的相互競爭,屆時全球能源及經濟將會進入極波動的黑暗時候。不幸的是中國天然氣工業剛剛起步,自身儲量極少,在「油靠非洲氣靠俄」的構思下,中國將處於極度被動,及將是最大的受害者,國內下游用氣業務,就有如火中取栗,居安思危,不可不知。鄺社源
中國近年對天然氣需求飆升。圖為位於內地的天然氣管道。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