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首次發現 四魚場曾使用內地毒魚糧流入本港
食物安全中心首次發現魚類飼料含可致腎石的三聚氰胺,有關飼料是內地「海馬牌」產品,在大嶼山長沙灣一個海魚養殖場抽取,三聚氰胺含量為6.6ppm ,超出法定標準一倍多。四個曾使用海馬牌飼料的魚場魚產,檢驗三聚氰胺含量合格。有專家表示,魚肉含過量三聚氰胺的機率很微,最重要不要進食魚類內臟。 記者:陳沛冰
食物安全中心昨日表示,抽取四個來自內地、台灣、法國及日本的魚類飼料樣本化驗,其中一個在大嶼山長沙灣一個海魚養殖場抽取的樣本,三聚氰胺含量為6.6ppm ,超出法定上限2.5ppm 一倍多。該飼料是「福州海馬飼料有限公司海馬牌」,是姓張魚場場主在內地採購及運送到港。場主指有關飼料只試用一個多月。根據食安中心初步了解,另有三個海魚養殖場使用同一品牌飼料,中心從該四個養殖場抽取八個海魚樣本測試三聚氰胺,全部合格。食安中心表示,上述測試結果與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較早前進行的研究結果相符,動物可食用肌肉組織受三聚氰胺飼料的影響有限。漁農自然護理署已要求漁民停用有關飼料,以及通知內地當局跟進。
勿食魚類內臟
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表示,除非動物的食用飼料三聚氰胺含量很高,否則動物的肉被驗到三聚氰胺的含量很低,只是飼料三聚氰胺含量的千分之一。由於三聚氰胺等污染物會積聚在魚的內臟,故市民最重要是不要進食魚內臟。新界養魚協進會會長黎來就表示,本港淡水魚主要使用麥糠、粟粉及荷粉等作飼料,海魚則主要用魚仔或蝦仔作飼料,相信只有少於一成的養殖場使用內地的合成飼料。
專家指三聚氰胺等污染物會積聚在魚類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