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果日報華人的名字,第八次走進諾貝爾獎殿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姪錢永健,將水母發出綠光的蛋白,改造成可發出七彩螢光,令科學家可以追蹤觀察生物內不同細胞和蛋白。錢永健憑這個革命性發明,與另外兩位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的先驅,共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錢永健是美國公民,現於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任教。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周三)宣佈,錢永健與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日籍科學家下村修,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沙爾菲(Martin Chalfie )同得獎,三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1,095萬港元)獎金。
得獎感覺「疑幻疑真」路透社早前憑論文被引述次數,已預測錢永健是今年化學獎得主的熱門人選。得獎名單公佈後,好夢正酣的錢永健被報喜電話吵醒,他感覺疑幻疑真:「我很高興和榮幸,卻沒有料到。之前是有些傳言(說我得獎),但消息來源有疑問。」
化學獎評審團指出,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展,就像發明顯微鏡一樣,將一些從前看不見的事物,變成看得見,令研究得以大躍進,「過去十年,綠色螢光蛋白就是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與其他研究員的導航星」。
評審團指透過脫氧核糖核酸(DNA )技術,螢光蛋白可用來標記細胞,觀察癌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顯示腦神經細胞發展狀況、老人癡呆症在腦部發展情況,以及致病細菌的生長等。科學家更可將螢光蛋白附在目標蛋白之上,觀察其活動、位置和它們跟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細胞內部的生化過程,了解得越多,就有越大機會開發出有效且少副作用的藥物。
承先啟後的研究成果從水母的綠色螢光,到成為當代生物科學其中一個最重要工具,是三名得獎者承先啟後接力研究而得的成果。下村修一直研究自然界的發光物料,他在美國做研究時,以維多利亞水母(Aequorea victoria )為對象。這種形態美麗的水母,受刺激時會發出綠光,下村修1961年在北美西岸收集了10,000隻維多利亞水母,從中分隔出一種蛋白,在陽光下呈微綠,用燈泡照呈黃色,在紫外線下發出螢光綠色。
下村修詳細研究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光原理,但未有細想應用方法。沙爾菲1988年在一次研討會聽到這蛋白時如獲至寶,因為他經常要研究蛔蟲,想到如果有一種標記工具,就可以觀察細胞活動。他在初期實驗中,利用DNA 技術,用綠色螢光蛋白為一條蛔蟲的六個細胞上色,及後更用來監察基因功能的開關。他說:「我們可以簡單觀看動物內部,就知基因在那里開啟,何時開啟,蛋白何時製造,去了那里。它們都有自己的閃光燈,告訴你它們在那里。」
錢永健則將螢光蛋白,由單色變成多色。他透過改造綠色螢光蛋白的氨基酸,實驗不同組合,開發出多種新變種,有加強光度的,有青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多種顏色。有了不同顏色,研究員就可以為不同的蛋白,加上不同的顏色,同時追蹤多種活動。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就在實驗中將老鼠的腦神經細胞改造到可發出不同數量的黃、青、紅光,現出七彩圖案,稱為「腦彩虹」。錢永健表示想做一些有醫療貢獻的研究,所以現在向癌症成像應用方面發展。
繼日裔三雄包辦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又有日本人得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表示驚喜:「老實說,一年有多達四個日本人得獎,令我驚訝。真的非常好。」
美聯社/ 路透社/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餘下諾貝爾獎公佈日期‧文學獎:今天(10月9日)
‧和平獎:明天(10月10日)
‧經濟學獎:下周一(10月13日)
錢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