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之勢猛於虎,香港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續創11年新高,較6月再攀升0.2個百分點,高達6.3%,高於市場預期的6%。食品價格高企仍是整體物價上升的主要元兇;而私人房屋租金亦接力帶動通脹上揚。有經濟師預期,近日內地食品價格輕微回落,將會在未來數個月在本港反映,但租金上升仍會支撐整體通脹高企,預料未來實質通脹下滑的空間有限。
內地食品價格略下滑
東亞銀行 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7月物價升勢仍屬全面,尤其是近日內地的食品價格回落因素,仍未及在期內反映,「不過內地食品價格已經略為下滑,本港食品通脹回落,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但鄧世安認為,未來私人房屋租金的升勢仍會持續,預料會是整體通脹高企的主要因素。鄧預計全年實質通脹率會介乎5%至5.5%。
政府早前推出的一連串寬免措施,將於未來數個月逐步落實,經濟師估計將會推低基本通脹率至4%或以下。政府上周五調高了對全年的通脹預測,預料全年基本消費物價指數(即扣除政府寬免措施的影響)會達5.5%,較5月份的預測增加了1個百分點。
經濟師料全年實質通脹率5.5%
各類消費項目中,7月份的食品價格升幅仍是最多(見右表)。其中大米的升幅繼續「穩奪榜首」,高達66%;牛肉、罐裝肉類亦分別較一年前漲46%及39%。其他非肉類食材如淡水魚及食油等,升幅亦逾三成。除食品外,電力、燃氣及水的價格升幅亦相當顯著,按年增7.9%;私人房屋更漲8.8%,較6月份增長速度略有加快。
政府發言人表示,今年餘下時間的通脹前景頗不明朗,雖然近期食品及能源價格在國際市場稍為緩和,但與去年比較仍然高企。此外,私人房屋租金早前的升幅將進一步反映在未來數月的通脹中,但勞工生產力改善和預期短期內的經濟增長放緩,將提供一定的紓緩作用。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