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花旗集團上周五公佈業績後股價急升4.5%,收報25.11美元,成為美股上升228點的火車頭之一,但若細心剖析花旗的業績,會令人懷疑投資者對其業績有改善的反應是否過敏。
花旗受到經濟放緩和信貸危機的雙重打擊,業績連續兩季見紅,今年首季虧損51.1億美元,每股蝕1.02美元,較預期的0.95美元多。連同今次的160億美元撥備,花旗至今的減值多達400億美元,除了超越瑞銀,更在全球銀行中稱冠。為了節流,花旗宣佈再裁減9000職位,並因裁員出現了一筆一次過的6.22億美元支出。
花旗獲追捧主因市場相信次按最大危機已過,而花旗割肉削成本及為業務去蕪存菁的做法,亦獲認同,但這又是否足夠呢?
花旗的業績顯示,零售、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業務,不是虧損便是盈利大倒退,而花旗財務總監Crittenden 亦表示,消費者業務前景難樂觀,信用卡和個人貸款呆壞賬開始增加,估計年內會有更多的信貸損失。由此可見,即使次按撥備真的近尾聲,美國銀行業仍是雨過天未晴,美國經濟放緩甚或陷入衰退的影響,將會逐漸浮現。銀行為百業之本,必然首當其衝。
其他業務盈利下降
再退一步說,經過今次信貸危機後,銀行業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以花旗為例,過去為了保持一哥地位,業務積極進取,結果有份炮製的「糖衣毒藥」害人誤己,弄至現時要,集中於盈利前景佳的業務。
花旗首季營運收入只有1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減48%。業務瓣數少了,未來盈利前景更難樂觀。金融市場萎縮,花旗在新股上市、併購及槓桿收購等收入必然水瓜打狗,在經濟不景氣下,按揭以外其他信貸的壞賬亦會暴增,銀行業要重見昔日光輝,又談何容易!
(王冠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按「讚」或分享給您的朋友,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