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Report thanks

[資訊分享] 六人食珊瑚魚中雪卡毒 食環署查毒魚來源

市民進食珊瑚魚要小心,衞生防護中心公佈六名市民進食在上水石湖墟街市錦輝記魚枱購買的珊瑚魚後,懷疑中雪卡毒,出現口腔、四肢麻痹、作嘔和腹痛等症狀,部份人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診,一人須入院治療。防護中心說,六人皆表示不知自己吃了甚麼魚。業界估計出事珊瑚魚為紅鰽魚,並來自南沙群島水域,由於此區域捕獲的魚類甚少出事,相信是少數含毒的「漏網之魚」。記者:鍾麗霞

衞生防護中心於本月12及13日,分別接獲三宗懷疑中雪卡毒個案,共六名曾進食珊瑚魚的市民受影響,首宗個案涉及一男二女,年齡20至50歲,患者12日晚上在家中進食於該魚檔購買的珊瑚魚後,約6至10小時後,出現中雪卡毒症狀,其中兩人往北區醫院急症室求醫,毋須入院,現時情況穩定。

一人須入院治理

六人食珊瑚魚中雪卡毒 食環署查毒魚來源圖片1

紅鰽魚

第二宗中毒個案涉及一男一女,年齡分別為51及56歲,患者同樣在12日晚上,在家中進食於該魚檔購買的珊瑚魚後中毒,男患者須入住北區醫院,現已出院。第三宗個案的患者是一名63歲老婦,她在本月13日在家中進食珊瑚魚後中毒,現時情況穩定。食物環境衞生署已到該魚檔調查,並追蹤毒魚來源。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指出,大型珊瑚魚是進食在珊瑚礁海域生存的小魚,而小魚則吃有毒的海藻,於是毒素積聚在大珊瑚魚上,珊瑚魚的體積越大,含毒量也會較高,但市民從外表卻不能分辨該魚類是否含毒。進食珊瑚魚要避免吃頭部、魚皮、內臟及魚卵部位,因為毒素較多積聚於這些位置。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出,由於業界近年已盡量避免在馬舌爾群島及基里巴斯等水域入貨,故中雪卡毒個案也大減。他估計今次出事的珊瑚魚是來自南沙群島的紅鰽魚,該水域不屬高危區,相信只是偶爾有魚出事;由於紅鰽魚的毒素一般較高,故呼籲市民盡量少食。

 
六人食珊瑚魚中雪卡毒 食環署查毒魚來源圖片2

六名市民進食購自上水石湖墟街市錦輝記魚枱的珊瑚魚後不適。李偉民攝

TOP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