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雲妮C 發表於 2015-2-9 20:39

飲多少水才「夠」?

水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物質,甚至有說飲水愈多愈好,但亦有說飲水太多會水腫。究竟飲水要多還是應少?其實,喝水量過多或太少都會加重腎臟的壓力,所以水只要「夠」就得。

年屆五十的李先生,聽同事說要多飲水腎才好,於是整天不停飲水,令他要不斷上廁所而被嘲笑「腎虧」。他為免繼續被笑,改為少飲水,結果每天早上去廁所時,發現馬桶內的尿液顏色變得很深,又有很多泡泡,因而再次擔心自己的腎臟有問題。

究竟,是否飲水多腎便好?腎科專科醫生何繼良指出,身體產生的毒素不能單靠糞便排出體外,部分需要經由腎製造尿液帶走。「飲夠水,個腎會做得無咁辛苦」,而且尿液濃度也會較低,若體內水份太少則會令尿液濃度上升,不但會增加腎石的風險,高濃度毒素也會增加其他病變的風險;然而,太多水也會令腎臟排走過多電解質。事實上,腎與水的關係十分微妙。腎除了過濾毒素外,也是控制身體水份的重要器官。

何醫生解釋,身體的水份會影響血液濃度,血液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干擾電解質及酸鹼度平衡,令體內細胞無法正常運作,因此身體有專門監察血液濃度的機制,缺水或水太多時會發放訊號,使人口乾要飲水或增加尿量而多上廁所,藉以調節體內的水份。

他稱,腎功能正常下,多飲的水會排走,「去多幾次廁所」,若缺水就會減少排尿量,以保存更多水份在體內。不過,若腎臟功能已經出問題會減低排尿量,就要留意飲水量,以免身體積存太多水而引起水腫甚至肺積水等併發症。

何謂夠水?何醫生表示,一般來說,一個人每日大約消耗一點五公升的水份,包括排尿、流汗及大便等,但飲水量並無客觀指標,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通常能夠補充失去的水份便夠,因為「飲水少到八百毫升或多至三公升,個腎都頂得順,能調節尿量去保持體內水量」。尿頻或尿有泡可以是腎功能出事的徵狀,但其實腎衰竭初期至中期都可能無明顯症狀。

人體有兩個腎臟,一個已經足夠應付身體所需,另一個可說是「後備」,所以腎功能衰竭初期並不會產生明顯徵狀,甚至單從驗血也無法判斷,因為血液肌酸酐水平可能要到腎病已屆中至嚴重時期才有變化,「時腎功能已下降六、七成」。

另一種檢查方法是收集24 小時小便,化驗尿液中的肌酸酐濃度,再計算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可更準確瞭解腎功能是否有問題。腎衰竭嚴重的病人需要洗肚或洗血甚至換腎,但若能及早發現腎臟問題便有機會帶來轉機。何醫生建議市民,年過35 後便要定期做身體檢查,最簡單是驗一驗小便中是否有蛋白殘留,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密切監察腎功能,只要「醫得夠早」便可阻止病情惡化,甚至可恢復部分功能。

護腎小貼士

1.飲夠水

飲水量足夠可以減輕腎臟的負擔,而太多或太少都會加重腎臟的壓力。可於早上起床時喝兩至三杯水。

2.控制血壓

高血壓會影響腎臟健康,若腎臟已受損再加上高血壓,可加速腎功能惡化,故要避免攝取過多鹽份,而高血壓患者則要用藥以維持血壓正常。

3.健康生活

糖尿病是引致腎功能衰退的最常見原因,故要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及適量運動,減低罹患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4.腎病患者慎用藥

一些中藥及西藥對腎臟的毒性較高,可能會令腎病患者病情惡化甚至誘發急性腎衰竭,故使用任何藥物前要諮詢醫生意見。(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提供最新著數優惠情報,股市討論,潮流時尚美容討論拍賣及易物服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