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注意保暖少吃生冷食物,減少痛症埋身
近日天氣持續寒冷,不少人都受到痛症困擾,又或多年的痛症有加重的趨勢。寒,有溫度低時直觀感覺到的寒,近日天氣轉冷,路上仍不乏穿著短褲的年輕人,此為感受到實質的寒。有飲食上多食性味寒涼之物而產生的寒,不少朋友不論天熱或天冷均喜歡吃雪糕,亦有不少愛美之人每天只以水果充飢,這些食物在中醫角度都屬寒涼之物。痛,有關節、肌肉疼痛,亦有胃部疼痛。中醫理論中時有提到,「寒主收引,寒性凝滯」。當寒邪停留於肌膚關節,局部陽氣運行受阻,則出現肌肉、關節的疼痛,故近日天氣寒冷,因肌肉關節疼痛前來就診的患者相對有所增加。因寒水水濕之邪阻於肌肉、關節而形成的疼痛,多以肌肉、關節冷痛、重墜,痛有定處,屈伸不利,遇寒痛劇,得熱痛減,或痛處腫脹,舌質胖淡,舌苔白膩,脈弦緊或弦為主要臨床表現,治療以溫陽散濕為主,可加以健骨強筋,方用薏苡仁湯或獨活寄生湯等。
當寒邪襲胃,飲食不節,恣食生冷或過用寒藥,令胃內血脈收縮,氣血鬱滯不通,而出現胃中發涼,甚至如伏冰狀,冷痛脹滿,泛吐清水,遇寒痛甚,得溫則緩,舌淡苔白滑,脈弦或遲等症狀,屬於胃寒證,治療以溫胃散寒止痛,方用良附丸或理中湯等。
上述可見,寒與痛關係密切,疼痛不單純以外傷引發,日常衣食住行不注意調攝均會引發,故建議要四季適時更衣,注意關節部位保暖,不過量進食生冷之物及寒涼藥物,可減少患上痛症的機率。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