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戰士」港童每10個1痴肥
港童運動少、「鍵盤戰士」趨增;研究發現,27%中小學生痴肥或超重,每10個有一個痴肥、每5個有一個超重;在柔軟度、體能等都輸給新加坡、內地及歐洲的同齡學童。有醫院每週接收5個學生超重個案,甚至14歲已達200磅,引發高血壓及脂肪肝等。有校長則指,家長望子成龍,偏重學業而忽視運動,加上課程進度,有學校要減少體育課節。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分析2013年約10萬名6至19歲參與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的學童數據,發現有9%痴肥及18%超重,即每10個有一個痴肥、每5個有一個超重,以小五至中二生最「發福」。
該系副教授兼瑪麗醫院榮譽顧問葉柏強指,本港中小學生肥胖問題每況愈下。該院每週接收5至6名學生超重個案。曾有14歲初中生體重達200磅,BMI超標至33至34,致行樓梯腳痛、易跌倒,出現高血壓、血糖高、脂肪肝等問題,直言他「完全不做運動,只會坐著打機、玩手機,又進食高熱量食物。」
註冊營養師潘仕寶指有僅10歲的男生因嗜肉、零食、汽水等,加上「零運動」致出現脂肪肝、尿酸過高。註冊營養師陳國賓亦稱,一名小四學生因自小肥胖,加重關節負擔,做運動時會感膝蓋疼痛,坦言家長以學術為主而不正視超重。
同時該研究亦顯示女生的柔軟度(坐地前伸測試)較內地及新加坡差,以19歲為例,內地及新加坡可伸延至約30及45釐米,港女童則僅25釐米;而15歲的港男生手握力亦較內地及歐洲少8公斤;心肺適能亦遜歐洲同齡男生。
葉柏強表示,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忽略運動重要性,學生在課餘亦做鍵盤戰士,沉迷打機、上網,助長體重增加,體能變弱,易誘發各種疾病。
宣道會陳瑞芝紀念中學校長黃順琪直言,本港重視學業成績,家長亦將讀書凌駕一切,「上堂時間少運動,加上數碼年代約朋友都唔使出街,課餘都不再係打波,就連水、陸運會參加人數都由以往90%,跌至70%。」黃校長直言即使體育課時間不足,惟因其他學科亦有課程進度,難以因此調節體育課時間。他說曾聽聞有學校因高年級為追進度,以應付公開試,需向體育課「借堂」。
新會商會學校校長呂錦強稱,父母深明贏在起跑線,「選體育項目都是為入名校,不是為健康」,加上填鴨式教育制度,學生因學習疲於奔命,「放學就補習、做功課,邊有力做運動。」根據教育局建議,小學及初中體育課應佔總課時5%至8%,即每週約80至120分鐘,高中則最少5%,即每週約80分鐘,且可按實際需要適量增加。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