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便秘非徵兆大腸癌謬誤多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1022/large/a1401a.gif[/img]飲綠茶、洗腸可以防大腸癌?常放臭屁就易患癌?以上全為謬誤。香港男仕健康學會調查發現,港人對大腸癌認知不足,逾七成人誤以為經常便秘與大腸癌有關,亦有人誤會大便不成香蕉狀便出事。學會強調,大腸癌的真正風險因素包括年過50、家族史、長期進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等,呼籲高危族群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檢。
記者:嚴敏慧
學會上月訪問逾500名市民,測試他們對大腸癌的認知,結果發現市民多一知半解。大腸癌於2011年已取代肺癌,躍升為本港頭號癌症,惟近七成半受訪者不知道大腸癌為最常見癌症。
[b]益生菌無助防癌[/b]
受訪者對大腸癌有不少謬誤,雖然逾七成人知道家族史為大腸癌風險因素,但一些與大腸癌無關的情況,如經常便秘、大便非香蕉狀、經常肚瀉、放屁多且臭,均被誤以為是大腸癌風險因素;另有逾三成人誤會大腸癌與痔瘡有關。預防方法誤解亦不少,逾兩成人以為多食乳酪或飲益生菌飲品能防癌。學會榮譽顧問兼外科專科醫生郭寶賢相信,市民是受廣告或坊間錯誤資訊影響,益生菌等雖有助腸道郁動,但無助防癌。他又強調,糞便非「污糟嘢」,洗腸對預防大腸癌亦沒作用。
本港每年新增逾四千宗大腸癌,當中以男士佔多。香港大學內科腫瘤科助理教授邱宗祥表示,過去20年大腸癌新症數字上升1.1倍,相信與港人飲食西化有關。他指,初期大腸癌可以沒有病徵,到出現大便帶血,病情可屆晚期,本港新症中近25%屬晚期,五年存活率僅一成多。他強調,除多運動、少吃紅肉及高脂肪食物,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可減低患病風險。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已預留四億元作大腸癌篩檢計劃,現時衞生署、醫管局與私營醫療業界,正就調配資源、人力培訓及篩檢流程作準備,預計最快明年底會推出先導計劃。但首階段篩檢會有年齡限制,由年長人士先作檢查大便隱血測試,有需要會轉介大腸鏡檢查,計劃稍後才會擴大至所有50歲以上人士。
from:[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22/18908340[/url]
高永文照大腸鏡:不辛苦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41022/large/1413908541_1fbb.jpg[/img]高永文表示,自50歲起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至今三次中每次也發現瘜肉。嚴敏慧攝
【毋須恐懼】
大腸癌篩檢分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兩種,後者雖然準確度高,但不少人對這個檢查也心存恐懼,覺得會好痛及好辛苦。曾任香港防癌會主席的高永文,自50歲開始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已接受三次檢查,每次都在大腸發現瘜肉,已一併切除。他形容檢查並不辛苦、沒有不適,也不感到痛楚。
[b]檢查後或頻放屁[/b]
大腸鏡是現時檢查下消化道的最佳方法,長1.6米的幼管可檢查整條大腸,檢查時間由15分鐘至1小時。檢查期間可抽取組織樣本作進一步化驗,並切除瘜肉,以免惡化成大腸癌。香港大學內科腫瘤科助理教授邱宗祥指出,檢查前醫生會處方鎮靜劑及止痛藥,以減少檢查者的焦慮及不適,更會在熟睡下進行。由於檢查時需注入氣體使腸道膨脹,故檢查後會有輕微腹脹及頻頻放屁,但會逐漸消失。
《蘋果》記者
from:[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22/18908342[/url]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