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增透明度避免亞果事件重演
日前立法會的財經事務委員會開會討論亞洲果業(073)事件,發生一段小插曲。事緣該會議是在周一(12月21日)下午3時舉行,當時本港股市如常進行交易,開會時,立法會議員甘乃威及李慧琼等機警地察覺,這會議是專為討論亞果事件而舉行,因此在會議期間,可能出現一些討論內容會對亞果的股價構成重大波動及影響,故此,多位議員分別提出,亞果是否有停牌需要,或延遲議會時間?在一輪辯論及考慮後,議員們最後決定將會議押後至4時,即港股收市後才開始。
在整件事中,浪費了十多位立法會議員一個小時的時間,浪費立法會的資源,更重要是浪費本港納稅人的金錢!
筆者感到極之奇怪,為何港交所及證監會知道立法會在港交所交易時間內討論亞果事件,可能會對亞果的股價構成重大影響,卻不事先知會立法會的議員們,建議他們另擇開會時間,又或要求亞果在會議期間先行停牌?
整件事不禁令人感到,港交所及證監會在處理此事上,有點進退失據。
[b]介紹形式股價每多波動[/b]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1223/large/B11_04_a.gif[/img]
早前筆者已在本欄指出,筆者是贊成繼續維持介紹形式上市。介紹形式上市這機制本身並無問題,不少地區股市也有採用,當年港交所(388)也是以介紹形式上市。事實上,真正問題在於近年港交所的制度有太多改變!
例如在2007年中開始,港交所已逐步取消上市公司需要在報章中刊登聲明及通告等,就以今次亞果為例,假若在上市前,它能在各大報章中刊登其公司及股份資料,相信很多投資者可能會察覺亞果是否已經1拆10。再加上,刊登在報章中,在閱讀方面肯定較在港交所的網頁中,翻閱300多頁的招股書容易。
其次便是近年推出的開市競價時段,由於以介紹形式上市,該股已有一批舊有股東,但本港散戶卻無貨,極之容易出現貨源歸邊供求失衡的情況,引致股價在上市時大幅波動。
筆者認為,應為介紹形式上市的公司引入莊家制,增加介紹形式股份的透明度,及推出如內地的新股停牌機制等。
順帶一提,今年以介紹形式上市的股份,例如宏霸數碼(802)、心連心化肥(1866)等,在上市初段皆出現大幅波動,可見現行機制有待完善,以保障散戶的利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