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太急進領匯失商機
為協助將於數年內落成的油塘商場,日後引入更多「名牌」租戶,房署決定對外招標,委聘獨家租賃代為物色租戶。本來,房署當年成立領匯,然後借上市出售,目的就是用來處置名下的商場物業,外界曾預期領匯日後會再向房署買入新建商場,現在當局未有如預期「注資」,或多或少令人懷疑是否因為領匯經營策略過分急進,令當局改變構想。房委會近年一直銳意仿效領匯,為剩餘未出售的公屋商場引入私人經營模式。早年為油塘村第四期、購物廊零售和停車場發展項目部署招租事宜時,決定破天荒將項目交由顧問公司或物業公司協助「獵頭」,為房署引入最合適租戶。
房委不注資免自找麻煩
房委會這次招手向外物業專業公司協助,顯然是想借助私營機構力量,盡量發揮名下商場的潛力。多年前,房委會為了改善商場經營效益,成立了領匯管理屬下多個大型商場,同時透過上市全面出售股權,當時有個想法,是如果領匯的經營模式成功,日後建成的商場可以逐步出售給領匯,避免公營機構營運商業樓宇出現的種種管理問題。
然而,把商場包裝成領匯上市的做法,雖然令房委會即時套現,同時一舉擺脫了管理大批商場的煩惱,但過去幾年,領匯調整租戶組合和重組人手的過程,造成大量噪音,最先由政府委任的管理層先後受壓離去,議員和民間團體紛紛表示關注。
對當局而言,當初把領匯上市和出售的做法,的確可以產生提升管理和善用資產的效果,但其後領匯管理層的急進做法,造成政治上的壓力日增。面對激烈的批評,當局唯一減壓方法,是撇清與領匯已沒有股權關係,在這種尷尬局面下,如果再把商場出售給領匯,無疑是自找麻煩,於是新建成的商場,就要另謀出路。
出售資產之路再行不通,房委會決定借助專業中介人物色租戶,這樣做暫時亦遇上不少障礙。過去先後兩次展開全球性招標,都由於「門檻」太高而「流產」,所以昨日再度招標時,決定降低條件,期望可以成功「獵頭」。
從行政角度,房委會自行物色中介機構尋找好租戶,當然不及出售商場給領匯直截了當,但新商場無論租戶或員工,積習問題不會太嚴重,如果一開始就採取較商業化的營運,效果差不到那裏去,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避免議員和民間團體的質疑和批評,遠比與領匯交易惹來政治狙擊明智。
地鐵夠溫和成功併九鐵
房委會改變了注資領匯的想法,對於領匯股東來說,等如失去了將來擴展資產的重要途徑。本來,領匯接收了房委會的商場,經營效益遠低於私營物業,但這些因素早已反映在收購價之上,實在不必急於一下子就要全面增加效益,把社會和政治因素完全置諸腦後。如果管理層和股東能夠保持耐性,以較溫和的手段去改善經營,贏取公眾的支持,是極有機會用吸引的價格繼續購入新商場,為長遠增加收益打下更好的基礎。這個情形一如當年的地鐵公司,由於在票價和推地政策上願意和政府協調,終於伺機成功併購九鐵,取得龐大的資產,同時壟斷本地的鐵路運輸。
領匯上市以來的急進策略,令到租戶和受影響員工不滿,房委會配置資產的構思落空,結果亦令公司失去了一個收購資產的重要渠道,這種三輸局面,是否符合股東的長遠利益,實在值得領匯董事局好好檢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