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ibabkbk 發表於 2009-8-19 14:07

管理層向高盛大摩爆料
和黃3G明年止血
2009年08月19日
(5人)瀏覽人次:25,133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和黃(013)上周公佈中期業績後,市場關注其3G業務(3集團)是否有新的隱憂;和黃近年的「御用」經紀高盛及摩根士丹利近兩日先後發表研究報告,引述集團管理層指,除意大利外,預期所有歐洲3G業務均可於今年達到EBIT(經營溢利)收支平衡;反映其3G業務止血可期。 記者:黃偉強

至於和黃其他業務,管理層指港口會透過削減成本,抵銷營業額下跌的影響;零售方面則預測中期可維持EBIT利潤率於8%水平。上述言論顯示和黃下半年整體業務會較上半年為佳。
收購合併方面,大摩引述和黃管理層指,長建(1038)有可能在歐洲收購資產;集團旗下屈臣氏將積極建立其環球零售業務。

長建擬歐洲購資產
和黃上周四公佈中期業績,純利倒退33%至57.6億元,集團亦未為3集團定下新經營指標,只表示下半年經營虧損(LBIT)會持續收窄;加上意大利及奧地利上半年收入下跌,但期內3集團表現受旗下3澳洲與Vodafone合併產生逾36億元的一次性收益,及更改客戶上客成本入賬方式的一次性正面因素,令人懷疑集團3G業務距收支平衡目標仍有一段時間。
不過,高盛昨發表報告透露,上周業績公佈後與和黃管理層共進早餐,得出的結論是,透過下半年削減開支,個別業務部門已開始出現復蘇迹象,特別是港口、能源及3集團。
報告引述管理層談到3集團旗下各國的營運情況指出,澳洲及瑞典上半年已錄得經營溢利收支平衡,丹麥料如期今年9月達到止血目標,英國及愛爾蘭則期望今年第四季達標,但意大利則要明年初才能完成指標。不過這仍較集團今年3月時指,盼今年內達致全年經營收支平衡的目標有出入,這可能正是和黃未有在中期業績內公佈新目標的原因之一。

英業務折舊料年慳40億
高盛則認為,和黃未有透露3集團新營運指標,原因是英國監管機構有可能效法意大利,更改3G牌照至無年期限制,若落實,3英國每年將可減少40億元折舊開支。
雖然3集團上半年收入只較去年同期增長3%,但高盛認為,3集團用戶的流動數據使用量大升,佔整體客戶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的36%;另流失率進一步改善(特別是意大利),加上資金的損耗及資本開資大減,估計3集團業務明年將出現首次正現金流,達46億元。
大摩則指,3集團客戶收購成本持續下降,上半年為131歐元,現時則跌至110歐元;3意大利在當地取得獨家銷售iPhone權利及進一步外判服務,預計每年可節省2億歐元開支。
大摩及高盛均指出,和黃管理層對3集團旗下業務的收購合併持開放態度。高盛指,英國及意大利業務最有機會合併,潛在收益更會大於澳洲業務的合併,惟財務上必須先達到收支平衡,這才會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ibabkbk 發表於 2009-8-20 09:07

點股壇:中電可持有收息
2009年08月20日
(未有評分)瀏覽人次:9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中電控股(002)業績遜預期,股價滑落,而股息維持,股價跌幅不大,並不影響評價。上半年盈利32.3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跌42.3%,每股盈利1.34元,第一期股息已派52仙,第二期仍派52仙,上半年股息共1.04元,與去年相同。
期內業績倒退是受多項因素影響,主要的本港電力盈利,受新管制協議影響,內地的電力投資亦受創於經濟形勢及煤價,海外業務互有榮辱,其他盈利及收入變動大,且為澳洲太陽能投資作全數撥備,加深業績跌幅。
本港發電業績無可避免下跌,期內跌27.6%,已在預期之中。售電予內地減少,令內地的發電業績亦跌,於內地其他電力項目出現虧損9700萬元,內地電力需求降,電能利用小時續跌,個別地區如廣西等,因雨量充足使水電產能過剩,當地電網亦受衝擊。

澳洲撥備屬一次性
放大圖片

澳洲業務雖受澳元貶值影響,而發電量及售價升,盈利仍增77%至2.04億元。印度業務則因貨幣貶值而下跌39.5%至1.59億元。東南亞及台灣項目激增225%至2.44億元,是去年煤價急升後的滯後電費上調。
其他盈利由盈轉虧,是上年遞延稅項的調整,期內無相同進賬;其他收入期內無進賬,上年是出售澳洲資產所得。澳洲太陽能(佔20%)擬進一步集資以繼續其營運及發展,但於嚴峻的金融市場中遭遇困難,利潤因電力需求減退而下降,影響融資的難度,基於審慎方針,因而對投資作出全數撥備,下半年不再出現。
於海外的業務,個別地區存在難題,包括印度電廠為獎金的訴訟仍未完結;澳洲政府建議推出碳污染減排計劃,儘管未有定案但已影響一兩年的遠期電價大跌,預期影響未來資產值及集資能力,而中電仍於澳洲興建燃氣廠,印度亦興建大型電力項目,並於越南投資煤電項目。另一方面,澳洲的電力私有化建議,則提供商機。

下半年料回復增長
中電除參與四川的江邊水力發電項目興建外,亦大力擴展風電項目,又參建深圳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至於風電發展,不限於中港、印度及泰國亦有不少計劃。
預期下半年業績較佳,但仍較去年為低,是本港電力盈利的影響,因准許利潤以資產計,明年將趨穩升,如海外業務不差,相信可回復增長,中電作風穩健而良好,事前不為彌補本港盈利倒退而大事收購海外業務,對股東則善待,相信可維持股息。
現價52.05元,預期PE約16倍,息率4.76%,自有新管制協議以來,中電短期已非增長股,但作為收息股則頗理想,仍可持有作收息用途,對於股價上升,則不寄厚望。
齊明

[img=250,163]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820/small/B10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8-21 09:29

文章評分本文評分:你的評語:文章評語結果:
2009年08月21日
(3人)瀏覽人次:2,433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上證綜合指數自本月初升至3478點新高後,便反覆下挫至近期低位2761點,昨日是在這跌浪中暫時最大的單日反彈。整體上,筆者感到促使這次A股到頂回落的成因及過程頗為有趣,有點似壓力測試,最終將氣球「谷」爆的模樣。
內地股市在去年10月中,累積下跌了7成多,是當時全球多個主要股市跌幅最大的地區,故隨後A股止跌回升,大幅反彈也較其他地區股市為早。跟着在今年初,內地股市便展開新一輪的龐大限售股解禁,當時不少內地投資者已開始猜測,在這麼多限售股解禁推出市場,可能會令A股升勢告終。[color=red]在今年1月當有大約5.7億股限售股解禁推出市場時,有些朋友已開始憂慮A股會因而下跌,但說也奇怪,A股竟然可以「頂得住」。故隨後限售解禁股便不斷湧來,由2月開始,平均每月有10億多股解禁推出市場。在6、7月更進一步增至每月12-18億股推出市場。[size=4][b]同時,7月份更是限售股解禁的高峯,另一個限售股解禁高峯則在今年10月。
[/b][/size][/color]有見內地股市在大量限售股解禁下依然頂得住,於是便進一步加大力度集資,[color=red]在7月份開始重啟新股,單在7月份,新股集資已達520多億元人民幣,而8月份暫時亦已集資100多億元人民幣。
[/color]

密切留意光控走勢
放大圖片

在連番限售解禁及多隻新股推出市場,便如填鴨般越谷越脹,最後開始有點吃不消。尤其是7月份,是2009年大小非解禁的首個高峯,集資額高達9000多億元人民幣,而剛巧碰上新股再次出台,在雙管齊吸下,A股又怎能不跌?
可能是基於近期不少大戶也看淡A股的「短期」前景,故近日A50中國基金(2823)的沽空情況也異常厲害,[color=red]由周一至今,A50每日的沽空量平均達4億元,在本周二,大戶的沽空更「凶」,當日A50的單日沽空量高達5.3億多元。[/color]5億多元的沽空並不常見,可見大戶欲推低A50的勢頭頗為急速,應該不會咁快收手。
昨日A股初次出現較大的反彈,[color=red][u][b]內地投資市場一向頗關注60日平均線,上證綜合指數於本周一裂口跌破60日線3040點水平,假若短期未能重返此線之上,屆時相信會引發另一輪拋售[/b][/u][/color]。
昨日上海A股市場首4隻最大成交金額股份,其中3隻皆為國內證券行股份,分別為中信證券、光大證券及海通證券,相信是市[color=red]場估計假若A股回穩,證券行是其中較受惠的股份[/color]。
在港股中,光大控股(165)是少數直接持有內地大型證券行股權的公司,現時大約持有33%光大證券的股權。筆者估計,A股暫仍未到大幅反彈時刻,故光控尚未至吸納階段,但要密切留意,因為以其持有的光大證券A股及光大銀行股權,相信光控的股價是被低估了。
譚紹興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img=250,1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821/small/B13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8-26 09:51

國航中期盈利大升1.6倍
2009年08月26日
(未有評分)瀏覽人次:1,033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中國國際航空(753)公佈,截至6月底止中期純利28.78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增155.3%,每股盈利24.3分,不派息。但期內要為金融衍生工具平倉,現金支出25.54億元,料是燃油對冲合約。

燃油成本下跌43%
[color=red]國航上半年盈利包括未平倉的燃油對冲合約的賬面盈利14.5億元,上升3.6倍,另獲得民航基礎建設基金返還8.23億元;成本方面,燃油成本大幅下降43%,至61億元,佔經營費用三成,去年同期佔四成。[/color]
國航目前總負債785億元,較去年底減少1.8%,[color=red]負債比率降2.52個百分點,至77.11%[/color];公司表明,從多間國內銀行取得貸款額度1090億元,已用460億元,餘額足夠未來流動資金及資本開支需求。
國航上半年分階段調減日韓及歐美航班,令國際及區內航線運力減9%,內地航線運力則調高21%。不過國航擔心,內地運力投放過快,市場價格競爭加劇,會為下半年生意帶來影響,滙率波動及油價上升也增加經營難度,公司將對全年生產經營預算進行適度調整。

ibabkbk 發表於 2009-8-30 23:56

九倉基本純利增44%
2009年08月27日
(未有評分)瀏覽人次:2,0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九龍倉(004)受惠於內地項目開始有明顯利潤貢獻,昨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止中期核心純利增長44%,至32.9億元,中期息維持0.36元;計及投資物業重估增值減少的純利是69.8億元,跌17%。副主席吳天海強調,上半年入賬的內地項目全部錄得盈利,下半年入賬數目更多。

料下半年內地項目盈利增
九倉07年底與中國海外(688)合作以75億元(人民幣.下同)投得重慶彈子石項目,每平方米地價約3573元,其後內地樓市下滑,市場一直關注這項目會否帶來虧損。吳天海坦言,該項目初期平均售價每平方米4000至5000元,之後調高至6000至7000元,商用部份均價1.7萬元;即使以4000至5000元入賬,仍有利可圖。
上半年入賬是成都、重慶、武漢五個項目及上海匯寧花園貨尾,涉及185萬平方呎,經營利潤近6億元,增加80%,平均毛利率37%;另有280萬平方呎未來陸續入賬。公司今年全年內地售樓目標是36億元,上半年已完成一半。
至於另一幅九倉07年以高價72億元投得的成都地王,正籌建為綜合項目「成都IFC」,預料2013年建成,總投資70億元,當中包括一幢住宅。
本港收租業務方面,尖沙嘴海港城營業額21.7億(港元.下同),上升11%,經營利潤18.8億元,增加13%。銅鑼灣時代廣場營業額6.9元,經營利潤5.96億元,分別增長11%及12%。
兩個商場皆全數租出,海港城的續租基本租金更平均提高25%。寫字樓方面,海港城與時代廣場寫字樓的續租租金分別升20%及30%,出租率分別是94%及96%。不過,董事易志明預期,隨着東九龍寫字樓新供應增加,不排除下半年續租租金出現負增長。同時,由於經濟環境未明朗,只是初露曙光,故不增派中期息。

ibabkbk 發表於 2009-8-30 23:57

批發業務萎縮 毛利率下跌
思捷少賺26%遜預期
2009年08月27日
(未有評分)瀏覽人次:2,2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思捷董事兼財務總裁周福安表示,集團罕有地給予股東選擇末期息可以股代息,以及將特別股息改為送股,是希望保留現金作擴展。截至6月底,思捷所持淨現金減少26.15%至48億元。

連特別息派2.05元
思捷全年營業額344.85億元,跌7.37%。按當地貨幣計算,總營業額中的163.51億元來自零售業務,佔總營業額47.4%,按年升10%。約51.9%來自批發業務,金額179.06億元,跌8%。餘下0.7%來自授權及其他業務。按地區劃分,歐洲佔總營業額85.3%,亞太區佔12.2%,餘下2.5%來自北美和其他地區。
由於毛利率較高的批發業務萎縮,期內思捷整體純利率由08年度的17.3%跌至13.8%;整體毛利率由20.7%跌至16.6%。截至6月底,思捷全球銷售點有14067個,按年減少523個。
高漢思指出,金融海嘯令很多批發業務客戶結業或經營困難,是導致批發業務萎縮的主因,這是結構上的改變,短期內看不到復蘇的可能,故未來集團會加大發展零售業務。他不肯評論未來毛利率走勢,只表示為保持毛利率,集團發展會較保守。
周福安補充,目前手上批發業務定單已排至今年12月,按金額計,約錄得10至15%的按年倒退。零售業務方面,高漢思表示,與4至6月的09年度第四季度比較,集團7月及8月銷售表現只能保持平穩。他相信,於12月前全球零售市道均不會大幅改善。

料市道最快明春才好轉
周福安又說,集團2010年度總資本開支約16億元,主要用於歐洲市場開分店,按計劃零售業務會開60至80個銷售點,批發業務會開130至140個銷售點。

思捷環球全年業績
營業額金額:344.85億元 跌幅:-7.37%

經營溢利金額:57.29億元 跌幅:-25.80%

純利金額:47.45億元 跌幅:-26.43%

每股盈利金額:3.81元 跌幅:-26.87%

末期息金額*:0.72元 跌幅:-37.39%

特別股息金額**:1.33元 跌幅:-36.67%

註:*股東可選擇以股代息;**以股份支付

ibabkbk 發表於 2009-8-31 00:21

煤氣多賺19%勝預期
未來三年75億內地拓新能源
2009年08月28日
(1人)瀏覽人次:2,7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中華煤氣(003)公佈,截至6月底止半年純利30.01億元,升18.9%,優於預期;每股盈利45.3仙,中期息維持派12仙。期內增長動力來自內地業務與售樓收益。行政總裁陳永堅預料,全年計內地業務盈利貢獻可達11至12億元,維持於今年起的未來3年、在內地投資75億元發展新能源業務的計劃。
記者:陳健文

花旗預測,煤氣中期純利約20.71億元,倒退7%。煤氣上半年營業額62.59億元(計及燃料調整費),跌4.26%。期內售樓收益及物業重估帶來盈利約4.57億元,售樓收益佔2.8億元,是來自出售持有2%(佔總單位數目)的嘉亨灣及翔龍灣單位。

內地業務盈利升45%
放大圖片

中華煤氣半年純利30億,圖為於土瓜灣的煤氣廠房。資料圖片

上半年內地業務盈利貢獻7.24億元,按年升45%,集團預期全年盈利貢獻介乎11至12億元。截至6月底,連同港華燃氣(1083)的項目,煤氣在內地共有74個燃氣項目,上半年總售氣量33.2億立方米,預期全年售氣量達65億立方米,按年增12%。
陳永堅指出,內地業務上半年表現較預期理想,維持每年取得8個新燃氣項目的目標;新能源仍是發展重點,於2009至2011年,將投放75億元發展新能源。若計及已取得的項目,目前集團內地項目總數92個,相信於2010年時會有較明顯盈利貢獻。
截至6月底,煤氣可供出售的財務資產總額約20.62億元,按年升86.55%。陳永堅表示,該財務資產是由證券及債券所組成,不排除會出售部份資產,惟不肯透露會減持多少。他表示,其主席李兆基的「減持論」很值得參考。

今年不加煤氣費
作為集團目前主要現金流來源的本港業務,上半年煤氣銷售量按年跌2.4%,至14950百萬兆焦耳,主因期內氣溫較高。陳永堅估計,香港業務全年純利約達25億元,全年煤氣銷售量跌幅約2%,鑑於香港整體經濟疲弱,今年不會調整煤氣費。
上半年煤氣共斥資14.8億元回購股份,他表示,平均每股回購價為13.9元,回購股份約佔總發行股本1.7%,令每股盈利提升0.7個百分點,而集團會繼續回購。

煤氣中期業績概略
營業額:62.59億元*
變化:-4.26%

除稅前溢利:34.81億元
變化:+22.92%

純利:30.01億元
變化:+18.90%

每股盈利:45.3仙
變化:+19.53%

每股股息:12仙
變化:不變

*計及燃料調整費

ibabkbk 發表於 2009-8-31 00:36

點股壇:定單仍跌 思捷展望差
2009年08月29日
(1人)瀏覽人次:2,667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思捷環球(330)業績低於預期,周四單日跌幅達15%,昨日再跌4.7%,兩日跌幅共達19%,表現極差。
截至6月止年度,思捷盈利47.45億元,較上年跌26.4%,每股盈利3.81元,已派中期息每股80仙,將派末期息72仙及特別股息1.33元,全年股息共2.85元,減少32%,派息比率由80%降至75%。值得特別留意的,特別股息將發行新股支付,不可以選擇現金。此項特別股息涉及16.57億元,反映思捷對現金保留的意向,是業績以外的利淡因素。

歐元下挫影響業績
去年營業額跌7.4%,銷售成本跌4.3%,毛利額跌10%,毛利率由53.6%跌至52.1%,各項經營支出大致持平。因營業額下跌,支出佔收入比率由32.9%升至35.5%,經營盈利跌25.8%,經營盈利率由20.7%跌至16.6%,利息收入減少54%至8700萬元,於內地的聯營公司(與華創,293,合營)貢獻增加11%至1.61億元,稅項減23.3%,實際稅率由19.9%升至20.6%,因而盈利跌幅26.4%,純利率由17.3%降至13.8%。
上半年度營業額仍增2.9%,盈利跌13.4%至28.53億元,下半年度營業額跌17.5%,盈利則跌40%至18.92億元。
思捷經營是處於不景,而歐元兌美元貶值,是其中主要因素,下半年度(即今年1至6月)貶值13%,全年度平均貶值6.7%,因而下半年度盈利特差。
思捷於歐洲的銷售佔營業額85.3%,其中德國佔45%,比荷盧區域佔15.4%,按當地貨幣計,已跌4%及1.8%,折為港元計,跌幅增至10.8%及8.4%。亞太區佔營業額12.2%,按當地貨幣計增長12%,折為港元計只增3.6%,以澳洲、新西蘭、台灣及馬來西亞影響較大,香港則跌6.6%。北美洲及其他地區以當地貨幣計增長7.6%,折為港元跌1.4%。

增設專櫃提升利潤
放大圖片

思捷業務以批發為主,佔營業額51.9%,按當地貨幣計下跌8%,折為港元計則跌14.5%;零售營業額佔47.4%,按當地貨幣計增長10%,折為港元計只增1.8%,以整體營業額及當地貨幣計,只是微跌0.2%,但折為港元計則跌7.4%。去年可控制銷售面積增加8.3%。
去年思捷業績倒退,是受全球經濟逆轉所打擊,最近的零售表現,7至8月與上季相若,批發定單已接到12月,按年有雙位數字下跌,但未收到感恩節及聖誕節定單,因而展望仍未明朗。管理層表示,最佳展望,只能與去年業務相若,相信未考慮滙率的變動,是存在的變數。
思捷現價48.50元,PE 12.7倍,息率5.87%,計劃增加在百貨公司的特約專櫃,以提升利潤,希望對業績有助,但暫難樂觀,不過,股價急挫之後,希望可於45元水平有所反彈,但只是反彈而已。
齊明

[img=250,21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829/small/B08_02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9-7 09:13

南航半年純利大跌97%
2009年08月31日
(1人)瀏覽人次:1,933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本報訊】受航空需求疲弱,及滙兌收益淨額大減等負面影響,南方航空(1055)上半年純利2500萬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幅倒退96.9%,每股盈利0.4分,維持不派中期息。

年內須還債200億
債務沉重的南航,截至6月底的借貸總額為598.8億元,較去年底增加9.8%或53.3億元,當中一年內須償還借款為200.82億元。期內淨債務對權益總額比率為7.2倍,亦較去年底的6.9倍顯著上升。管理層在業績報告中表示,經考慮到營運現金流入情況,以及取得外部融資能力,認為集團有足夠資金應付短期債務及資本性開支要求。

燃油成本減少36%
期內運輸收入總額235.98億元,按年減少9.8%;總運輸量升1.0%至45.88億收費噸公里。由於美元兌人民幣滙率保持穩定,滙兌收益淨額由去年同期獲得26.35億元,銳減至3600萬元。但另一邊廂獲得民航基礎建設基金返還13.28億元。
至於成本方面,燃油成本減少35.9%,至66.59億元,佔總營運開支26.6%,去年同期佔比則為37.1%。
展望下半年,南航指短期全球經濟復蘇趨勢尚未明朗,國際航空市場需求仍可能處於低迷狀態,國際油價預期呈逐步回升趨勢,本土民航業還將面臨運力增長較快,以及受流感疫情等因素挑戰。

ibabkbk 發表於 2009-9-7 09:39

投資學堂:A5011元分段買貨
2009年09月02日
(7人)瀏覽人次:13,4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昨日筆者在本欄談到近期A50中國基金(2823)的發行量大增,查實是大戶為沽空A50之用,並非資金流入趁低吸納,此乃容許沽空的ETF之一般「玩法」,並無甚麼特別之處!昨日收到不少讀者的Email,詢問有關沽空及A50的問題,今日不妨再談一談。
現時本港股市就股份沽空的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只有每日的沽空情況,而沒有相關沽空股份平倉的資料,更沒有個別股份累積沽空量之數據等重要資訊,故現時有關股份沽空的資料,用途有限。
[color=red]好像上周五,港股的沽空比率達9.3%,剛剛創半年新高,接着本周一的沽空金額更高達64.3億元,將沽空比率進一步推升至9.5%,再創半年新高,這些沽空比率雖然高企,反映大戶看淡後市,但問題是這只反映大戶沽空,卻不能顯示大戶何時平倉!
沽空比率原本是一頗佳的反向指標,即當累積沽空比率升至一極高水平時,某程度顯示欲沽空的炒家已沽空了,用另一個講法,連最後一個淡友都沽咗貨,預示大市終將見底,反彈回升可期。故當累積沽空比率升至一極高水平時,反而不要沽貨離場,甚至不妨趁低買點貨博反彈[/color]。當然這策略只供專業投資者參考,一般小投資者則自己衡量可承受的風險程度了。
至於在現有的沽空數據中,以單日的沽空比率(即以當日的總沽空金額除以該日大市總成交,例如周一的沽空金額為64.3億元,大市的總成交為676億餘元,則沽空比率便為9.5%,即64.3÷676=9.5%)而言,[color=red]由2006年至今,大約12-13%是一個相對較高水平,一般市況較少高逾此水平。
[/color]筆者察覺,[color=red]當沽空比率高至12-13%水平時,假若隨後數日股市沒有進一步下挫,則很多時會出現反彈,甚至止跌回升,好像在今年3月間,單日沽空比率便曾高至12%,不久大市便已止跌回穩,出現一大型上升浪。[/color]相信是大戶見進一步沽空力踩也不大跌時,便逐步趁機平倉,令市況止跌反彈,故當沽空比率升至12-13%,便須密切留意。
同時,當沽空比率處於10%以下時,便需留意其趨勢是處於上升中,還是縮減中,基本上兩者的用法及預示截然不同,切勿弄錯。

A股大牛市剛開始
放大圖片

近期A50的沽空量異常龐大,相信是大戶看淡A股後市所致,從附圖可見,A50上周五以裂口下跌走勢跌破0.382位12.75元水平,走勢略為不妙,除非短期中央突然出手救市,促使早前沽空的大戶平倉,否則A股可能要捱至9月中,國慶假期逼近時才有較強力的反彈。
[color=red]至於A50走勢,假若短期不能重上0.382位12.75元,則後市可能要進一步下試0.5位11.625元。
[/color]整體上,筆者認為A股的大牛市剛開始,[color=red]故A50若逼近11元左右,應該是逐步分段趁低吸納的水平[/color]。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img=250,1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02/small/B11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9-27 19:03

投資學堂:在A級央企中尋寶
2009年09月16日
(6人)瀏覽人次:10,967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日前筆者在本欄談到,近日兩隻公開招股集資的[color=red]新股國藥控股(1099)及中國中冶(1618),它們與其他早前招股的國企最不同之處是,這兩新股是中央企業(即央企),[/color]隨後收到一些讀者的email詢問,今日不妨再談一談。
國有企業是內地經濟支柱之一,根據國有資產的用途,可以分為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在經營性資產中,則根據政府的管理權限,國企可以分為中央企業及地方企業。整體上,[color=red]中央企業是中央直屬企業,是國資委管屬下的國有控股企業;地方國企則由各地方政府管理。簡單來講,中央企業是國企的主力,在透過改制及重組等整合行動,中央企業的數量已由2003年的196間,整合到現時的136間,有興趣的朋友可到國資委的網頁查看。
[/color]國資委曾明確指出,到2010年,央企的數量將進一步整合至80-100間,並會從當中培育30-50間具較強競爭力的國際大型企業,因此,相信未來央企將會進行一連串的重組合併,剩下來的相信會是日後的巨無霸企業,足以與歐美大企業抗衡,其股價相信亦頗大機會出現三級跳。
那麼如何發掘未來中央企業的巨無霸?[color=red]國資委會已列出A級央企的名單,將會是國家努力培養,並會獲得更多兼併整合其他央企的機會,最終成為業內的龍頭及巨無霸,故國內投資者普遍認為,這些A級央企蘊藏巨大的投資機會。
[/color]

神華30元以下上車
放大圖片

在今年7月,國資委便公佈了30多間2008年A級央企的名單及排位,當中最大的變化便是3大石油石化股,[color=red]在2007年,中石油集團是該年度A級央企之榜首,但在2008年則降至第27位。至於2007年排行第二的中石化集團則降至第31位。反而中海油集團的排位竟然高於中石油集團及中石化集團。
[/color]筆者一向感到中海油的管理層相對表現較優,雖然今年的盈利增長相對平平,但2010及2011年,其盈利增幅相信會頗為強勁,頗大機會優於中石油及中石化。同時,中海油也是另一間最有機會返回國內上市的紅籌股,其在內地頗受投資者歡迎,相信屆時可望進一步推高其股價。
[color=red]在2008年A級央企中,神華集團躍升至第二位,[/color]筆者方察覺原來忽略了此煤炭股。早前國內有研究顯示,神華是其中一間管理優異的中央企業,相對其他兩間煤炭股,神華在公司規模及煤炭運輸配套方面明顯優勝。更重要的是,早前其宣佈的5年戰略計劃實現經濟總量翻一番,是煤炭股最積極進取及明確。
在本港上市的中國神華(1088)自3月由不足15元,勁升至上月高位34.70元,累積升幅頗大,假若稍後大市回落,令神華的股價下調至30元以下水平,相信是一不俗的吸納水平。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img=250,126]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16/small/B12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9-27 19:14

炒友Blog:煤價急漲 中煤短線可升20%
2009年09月18日
(2人)瀏覽人次:6,6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煤炭股走勢轉強,3大煤炭股當中,中期業績最好的中國神華(1088),昨日率先再創牛市新高,中績次好的中煤能源(1898)會緊隨其後,是追落後佳選。
煤炭股復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煤價上漲,二是內地用電量持續回升。9月本來是煤炭市場的淡季,但淡季不淡,秦皇島煤炭庫存減少,煤價普遍每噸漲升5至10元(人民幣.下同)。煤價漲升,主要是因為平頂山礦難引發全國礦場進行安全整頓,山西省中小型煤礦並未如市場預期般大規模復產,令煤炭供應緊張。此外,國際煤價近期觸底反彈,令中國難以持續大規模進口,對內地煤價形成有利支持。
另一方面,國家能源局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用電量同比增長8.22%,環比增長1.23%,而今年頭8個月累計用電量達到23409.24億千瓦時,同比增0.36%,重現正增長。全國用電量持續回升,勢必帶動煤炭需求,煤炭股自然得益。業內人士指出,9月過後將進入冬季用煤期,用煤需求和產業耗煤均會上升,煤價大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煤企重組有着數
放大圖片

中煤本身條件不俗,上半年營業額雖減11.89%至225.6億元,盈利卻增3%至43.5億元,反映中煤在惡劣環境下,仍能透過控制成本達致盈利。現在經營環境好轉,需求增加而煤價回升,下半年業績料有驚喜。
較早前中煤公佈8月份營運數據,原煤產量1003萬噸,按年升13.2%,其中焦煤產量增幅更達45.5%。焦煤用於煉鋼,毛利率較高。據業內人士分析,進入10月份後,內地鋼鐵業盤整結束,鋼材價格可望回升,屆時鋼鐵業對焦煤的需求定必增加,帶動焦煤價格上漲,若然如是,當然對中煤有利。
為提高安全和效率,山西省已啟動煤企重組,涉及國有、民營、私人企業逾2200家,擬在明年底前煤企數目降至約100家,而在整合的過程中,國企巨無霸必定最着數。日前有報道指出,山西煤企整合簽約工作已告一段落,在2011年完成整合後,山西國有大礦的產能,將由佔全省40%躍升至70%以上。山西國有大礦指的是山西8大煤礦集團,中煤是其中之一。
買賣策略:股價升破三角形,短線目標為13.60元,現價計潛在升幅20%,可於11.60元或以下買入,跌破10.92元止蝕。

[img=240,269]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18/small/B13_01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9-27 19:32

投資學堂:美元似轉強好友要留神
2009年09月22日
(11人)瀏覽人次:11,667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在本港投資市場,Carry Trade譯作「套息交易」,根據歐美財經書籍的解釋,簡單來講,Carry Trade是指借入一項相對低成本或利息的資產,繼而將其沽出,並將取得的資金購入一項回報或利息較高的資產,從而透過利息(或回報)上的差異而圖利。
早前市場頗流行日圓的Carry Trade,即借入利息較低的日圓,並將這筆資金用以購入回報(或利息)較高的的外幣、商品期貨或股票,從中圖利。故在2005-2007年間,日圓兌美元的走勢大都與股市呈相反方向,尤其是當日圓由低位止跌回升時,往往會迫使這些Carry Trade的炒家及對冲基金拆倉,將股份沽出,因而令股市大幅下挫。
可是隨着近期美元拆息首次低於日圓後,市場便開始傳出美元已經取代了日圓,成為Carry Trade的寵兒。
日前《華爾街日報》亦再談到「Is the Dollar set to become the new Yen?」即美元可能已取代日圓成為Carry Trade的「Funding Currencies」。由於在Carry Trade內,美元將被炒家們大肆沽空,這亦解釋近日美元持續偏軟的背後原因之一。

熱門股掛牌市場多波動
放大圖片

附圖是恒生指數與美滙指數的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ation),以及恒指及美滙指數走勢,從圖中可見,在今年3月間,當美滙指數由接近90點高位逐步回落時,剛巧亦是恒指由低位開始止跌回升的時候,這趨勢在近期更加強烈,某程度暗示參加這個沽美元買股票Carry Trade的炒家可能越來越多。
假若美元真的取代了日圓成為Carry Trade的Funding Currency,根據過往經驗,每當日圓止跌回升時,往往亦是股市由高位下挫的先兆,依此模式來看,大家便要密切留意美元見底反彈的時候。
至於美元轉弱又會有哪些股份受惠?[color=red]根據某外資大行的資料顯示,港交所(388)、長江實業(001)及一眾內銀股,是美元轉弱受惠的股份,當中港交所是最受惠於美元下跌的股份。
最後,翻查過往資料,每當有重磅新股上市時,股市往往會較為波動,正如早前金隅股份(2009)上市當日,港股也出現一定的下挫,[/color]本周將有兩隻巨無霸新股掛牌,屆時大家可能要小心點,尤其是近日美元有轉強迹象。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img=250,138]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22/small/B11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9-27 19:43

投資學堂:黃金周A股ETF應停市?
2009年09月23日
(6人)瀏覽人次:7,700回應:0
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下周四是國內10月國慶黃金周的開始,由於今次除了國慶節外,亦包括了中秋節,據國內傳媒報道,此乃「史上最長」的8天黃金周假期,國內股市也會由10月1日一直休市至10月8日止,在10月9日(星期五)才再開市,故A股將會停市6個交易日!
近期內地股市的影響力越來越大,A股打個乞嚏也會令港股大幅波動,故大家應為這次內地股市休市6日作好部署。
這次在10.1黃金周來臨前,A股究竟會升定跌呢?我們不妨看一看過往的情況。筆者翻查資料,在過去5年,即2004-2008年這5年間,A股在10.1黃金周來臨前的表現頗為參差,例如在2004年及2005年,A股在黃金周來臨前,便出現一輪的拋售下跌。而在2006-2008年,A股在黃金周前後,亦相對表現不太差,即使在去年金融大海嘯,A股在黃金周前數日也出現大反彈,上證綜合指數由1802點反彈上2333點高位。[color=red]雖然過往例子,並無顯示有關黃金周前後A股較明確的走勢,但筆者察覺,A股在黃金周來臨前數個交易日,大都會出現較大的逆轉走勢,即與先前的走勢相反,估計這情況應該快將出現。[/color]

莊家開價易有偏差
放大圖片

內地股市在黃金周期間,雖然休市6個交易日,但同期港股只會在10月1日休市一個交易日,換句話說,在10月2日至10月8日間,A股休市而港股繼續開市(5個交易日),因此在本港掛牌買賣的A股ETF,例如A50中國基金(2823)及標智滬深300(2827)等則會繼續照常運作。
A股「無市」,本港的A股ETF如何買賣?以甚麼價格買賣?筆者曾詢問了一些朋友,據他們指出,A股休市期間,會由該ETF的莊家因應莊家自己對國內股市的預期而開價,可是莊家開出的價格是否合理則難料!正如在去年9月29日至10月5日A股休市期間,A50最高價是11.34元,最低價則為9.63元,而高低位相距1.71元,波幅為9月26日A股休市時的15.3%,幅度亦不算小。最搞笑是隨後出現10月股災(2008年),故A50在內地股市休市時出現的高位11.34元,竟然要延至半年後,即在今年的4月才再出現。所以假若你在去年黃金周A股無市時手痕在高位買了A50,便要坐足半年才見家鄉!最奇怪及耐人尋味是這個高位是如何造出來?是由誰人沽出?
A股停市6個交易日,究竟在本港上市的A股ETF是否需要一同停市呢?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img=250,1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923/small/B13_04_a.gif[/img]

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