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4 08:55

點股壇:業績料平穩神華候低吸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1,167 回應:0

內地電廠用煤價格仍未達成協議,不過市場消息指已簽訂,未能證實,使煤股價格徒然波動,中國神華(1088 )暫時跟大市上落,煤價消息仍影響走勢。
動力煤是煤炭股銷售主要部份,神華去年內銷合同煤達1.639 億噸,相當於總銷量70.4%。消息指買賣雙方對價格的分歧,相當於每噸價格差異100 元人民幣(下同)以上,以神華來說,如每噸差異50 元,已涉及82 億元,相當於去年神華銷售總收入11%,可見對業績影響之大。
就業績來說,去年神華盈利266.41 億元,增長29.4%,每股盈利1.339 元,派息46 分,增加155%,派息比率34.3%。

神華產煤1.857 億噸,增長17.5%,銷售2.327 億噸(包括向外採購4700 萬噸),增長11.3%,加權平均價每噸378.6 元,增加21%,其中內銷合同1.639 億噸,增加11.1%,加權平均價每噸335.7 元,增加7.9%,內銷現貨4760 萬噸,增加26.6%,加權平均價438.1 元,上升65.2%,出口銷售2120 萬噸,減少11.7%,平均價577.2 元,上升45%,出口配額去年減少32%,並加收出口關稅10%。
自產煤生產成本每噸94.9 元,同比增26%,其中原材料、燃料及動力增加25.7%,礦務工程費上升51.9%,稅費增25.6%,外購煤成本升63.3%至337.2 元
去年神華售電量為900 億千瓦時,增加21.2%,設備平均利用小時5615 小時,高於全國平均數4911 小時,耗煤4230 萬噸,其中由神華供應3900 萬噸,電費於下半年兩度調升,但全年售電收入只增22.9%。

煤炭需求不致大減

神華未提供分類業績,估計是煤炭業務盈利增,發電業務則跌,而神華所售煤炭予電廠,價格只較上年增加4.1%,已有利於電廠。
神華預期今年產煤1.97 億噸,升6.1%,焦煤2.2 億噸,減少5.5%,向外購煤相應減少2400 萬噸,售電量為871 億千瓦時,下跌3.5%。
神華表示今年合同簽約量已超過原定目標,但未提及數量及價格,今年經濟放緩,社會對電力需求降,售電量減,售煤亦減是可以預期,業績的變動,仍看煤價,尤其是內銷合同價至為關鍵,此為主要收入,但合同與現貨銷售數量也有相當影響,合同價簽定,現貨則隨市價上落,利潤可能波動,可能受惠亦可能受損,預測全年盈利,需具主觀假設,據報合同價仍升,但事實是現貨價已下跌,只能期望全年業績變動不大,還要按季作出修正。
神華現價20.05 元,PE 13.2 倍,息率2.6%,今年售煤如減少,則向外採購亦減少,可以降低整體成本,對業績穩定稍有幫助,煤價雖在變動,因需求不致大減,如股價偶有急跌,應是低吸機會。
齊明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14/small/B11_02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45

吉利汽車(00175)公布截至○八年十二月底止全年業績,盈利8.7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急升190.5%,若扣除非現金特殊帳項,期內盈利仍按年升115%至6.33億元,末期息1.6港仙。集團主席李書福指,由於外圍經濟不佳,將重估海外發展計劃,包括墨西哥車廠的工程,今年資本開支亦按年降33.3%至6億元。
富豪車廠如神秘美女
業績理想刺激股價逆市上升11.36%至0.98港元。期內盈利急升主要是汽車銷售理想,以及去年增持旗下子公司的股權,錄得淨資產公允值金額3.39億元。吉利執行董事洪少倫表示,今年首季汽車銷售達6.1萬輛,相當於完成今年全年目標的24.5%,而今年銷售目標為25萬輛,較○八年增加22.4%。

市場多次傳出,吉利有意向福特汽車收購富豪車廠(Volvo),李書福妙語回應,認為富豪車廠有如神秘美麗的女子,吸引全球目光,但令人不敢接近,一旦接近後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故吉利目前並無實際行動,亦無其他收購合併計劃。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47

點股壇:價值被低估中煤勝神華評分:8.0 (1人) 瀏覽人次:5,000 回應:0

煤礦股利好消息紛傳,秦皇島港口煤炭存量據報連續五周下降,已較今年高峯存量下跌52%,又傳神華集團聯合其他煤炭企業提高電煤合同價每噸80 元人民幣,漲幅逾17%,昨日煤炭股均有頗佳表現。
上市國內最大煤炭企業是神華(1088 ),中煤能源(1898 )第二,兗州煤(1171 )第三,但煤炭業每有利好消息,股價升幅較大的,通常是兗州煤,因其銷售以現貨為主,可即時受惠較大。位居第二的中煤能源,表現當稍遜於神華,原因是中煤能源亦經營煤礦設備,業務與煤價關係不大,而中煤亦曾投資於中國遠洋A 股,去年股價大跌,帶來龐大的公允值變動損失影響評價,但這項不利因素已消失,該批A 股已於2 月獲利出售,將不再影響整體業績。

去年業績較表面更好

中煤去年盈利71.4 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8.6%,每股盈利54 分,派末期息15.41 分,增加1.6%,盈利中包括中國遠洋A 股公允值損失14.06 億元(上年收益13.67 億元),剔除此數,去年業務盈利增長應達83.7%,是頗佳的增長。
去年中煤原煤產量首次突破1 億噸,較上年增加10.9%,實現煤炭貿易量8870 萬噸,增4.4%,內銷7270 萬噸,增13.8%其中現貨內銷1730 萬噸,佔內銷額23.8%,較上年提高6 個百分點,而自產商品煤價較上年升23.1%,營業額增加41%,毛利率提高3.1 個百分點至32.6%,經營利潤率由25%升至29.7%,分類業績增67.6%。
銷售焦炭285 萬噸,較上年跌6.9%,而平均售價升92.6%,分類業績增56.4%。
煤礦設備銷售額上升31.4%,而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分類業績只增13.6%。
中煤亦參與煤化工業務發展,黑龍江煤化工的25 萬噸年產量已在試產,而內蒙古煤化工前期工作已取得進展。此外,仍有多個礦場及鐵路在建設中。主要發展仍為煤炭、煤化工及煤礦設備,但已積極發展以洗中煤、煤泥及煤矸石為燃料的發電項目,亦發展利用瓦斯、焦爐煤氣及餘熱發電項目。

持大量現金可供發展
中煤的財政寬裕,去年淨現金高達264 億元,可供未來多年發展,但未有利用大量資金收購發展,亦顯得較為保守。
昨收7.28 元,PE 11.9 倍,息率2.4%。與神華相若,而PE 則較神華的14.6 倍折讓18%。值得注意的,如不計中國遠洋公允值的影響,PE 只有10 倍,較神華折讓30%,已低估中煤價值,短期走勢將與神華相似,中線則希望可以優於神華。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15/small/B11_02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50

受惠全年新增貸款將逾5000 億
中行料不良貸款率降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2,200 回應:0

【本報訊】內地今年首季新增貸款已超過去年全年總計金額,中國銀行(3988 )行長李禮輝接受本地傳媒訪問時稱,雖然實體經濟仍受金融風暴影響,企業營運環境持續困難,預料該行全年不良貸款餘額,應與去年相若,但鑑於新增貸款額遠較去年多,故將有利拖低該行全年度不良貸款比率水平。 記者:劉美儀

根據人行釐訂今年新增貸款下限目標為5 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按中行市佔率約10%推算,李禮輝估計,今年度該行新增貸款額將超過5000 億元。

或增持中銀至75%上限

本月初中行斥資1.79 億港元增持0.19%中銀香港(2388 ),令其持股量增至66.06%。李禮輝指,增持子公司中銀,與雷曼迷債事件無關,主要是中行作為大股東,看好本港及中銀發展前景。他認為目前中銀實質價值(資產淨值)應高於市價反映的價值,增持行動仍在進行中,若有需要,中行會增持中銀至法定容許的75%上限。
去年底,中行不良貸款比率為2.65%,較年初下降47 點子,他表示,今年內地銀行業貸款增長,將遠超去年水平,最終新增貸款總額,料會高於人行釐訂全年最少增加5 萬億元的指標。按目前中行在新增貸款市場佔有率約10%,再略為調高計,他預期該行全年新增貸款將逾5000 億元。由於貸款增速強勁,故即使不良貸款餘額維持去年相若水平,不良貸款比率將受惠進一步下降。

李禮輝:本月新貸料回落
內地3 月份新增貸款達1.89 萬億元,李禮輝昨出席公開場合時指,今年首季中行貸款增長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但估計4 月份會回落,對於首季具體數字則未有透露,只說期內已達整年新增貸款目標約六成額度。至於會否出現資產泡沫,他說中行貸款質量控制得宜,又認為短期內中央不會收緊貸款政策。中行今年初至3 月中計,新增貸款已達3000 億元。
國務院剛公佈人民幣貿易跨境結算試點,李禮輝表示,該行已籌備好提供貿易結算服務,很多同業亦積極推進。另外,中行上海分行公佈,該行就結算試點系統已進行測試,日後業務範圍將包括進出口憑證、滙款出入等結算方式。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51

點股壇:債重毛利低中交建僅屬穩健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3,067 回應:0

中國交通建設(1800 )業績稍低於預期,隨大市滑落,而跌至9 元已獲支持,反映市場對此仍有期望。
去年中交建盈利60.75 億元人民幣,只較上年增加0.7%,每股盈利41 分。每股派息9.8 分,增加11.4%,派息比率24%。
營業額增加18.8%,毛利只增14.7%,反映毛利率由10.33%降至9.98%,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分包工支出增加的影響。其他收益淨額增9.28 億元或382%,無詳細資料提供,估計與出售資產及滙兌收益的貢獻。營銷費用增19.8%,管理費用增22.9%,其他費用增44%,營業利潤只增12.3%。
財務費用減收入淨額增87.8%或9.25 億元,是一項相當的負擔,稅項減少4.6%,稅後盈利仍增4%,而少數股東應佔盈利增加16.8%,以致中交建應佔盈利大致持平。
中交建業務以路橋鐵路等基建為主,營業額增20%,毛利率由7.2%微升至7.3%,營業利潤增12.9%至48.63 億元,佔總額40.5%,營業利潤率由4.2%降至4%。基建設計收入增15.8%,毛利率由27.1%升至27.2%,營業利潤增27.9%至10.71 億元,佔總額8.9%,營業利潤率由12.7%升至14%。
疏浚業務收入增30.5%,毛利率由17.7%降至14.3%,營業利潤增17.1%至22.23 億元,佔總額18.5%,營業利潤率由13%跌至11.7%。
港口機械收入增10.7%,毛利率由14.1%降至12.8%,營業利潤增加0.7%至35.23 億元,佔總額29.4%,營業利潤率由14.7%降至13.4%。

PE 有機會降低

中交建去年借貸增加234 億元,主要是存貨應收賬及應收工程款的增加,其中存貨已增105 億元,借貸增加使財務費用大增,而存貨的增加,相信是配合未完成合約增加40.3%至3343 億元有關。
除港口機械製造外,去年各業務平均有相當增幅,其中以基建至為突出,年底時未完成工程2655 億元,增加52.5%,基建設計增14.9%,疏浚工程增25.8%,而港口機械只增2.6%。去年底未完成工程可供1.87 年業務營運所需,今年中國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可達1 萬億元,而中交建的主要海外市場如馬來西亞、沙特、安哥拉、尼日利亞等,預測GDP 保持於3%至8%,有助於中交建接單。
今年展望,原材料價格下跌有利於成本,利率已跌1.6%,財務費用將可減少,除港口機械外,希望其他業務續有好表現,特別是毛利率及營業利潤率均可望改善。
現價9.59 元,PE 20.6 倍,息率1.16%,預期今年PE 可降至更合理水平,因炒基建潮早已出現,如再無消息刺激,只是穩健的投資,走勢或遜於大市。
齊明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16/small/B12_02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56

股場放大鏡:業績勝預期 陸氏有得諗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1,167 回應:0

早於去年9 月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之前,越南的金融體系已先出現危機,過去一年時間究竟越南情況如何?睇睇近年進軍越南的本港上市公司業績,或可窺知一二。
主要在越南從事水泥生產及房地產投資的陸氏集團(366 )日前公佈業績,截至08 年12 月底止全年純利3.12 億元,升3%,每股盈利56.5 仙,派末期息6 仙。
綜觀整份業績報告,幾乎看不到越南期內出現貨幣混亂、加息保滙,以及資金流走等亂局的蛛絲馬迹,期內沒有複雜的滙兌相關損失,也沒有金融衍生工具相關撥備,只有一筆僅24 萬元的利率掉期合約。陸氏業績沒有驚嚇,其實已算是相當利好的消息,因為越南經歷如此波動的一年,陸氏能夠絲毫無損,是相當難得。

未受越南經濟波動拖累

正如業績報告指,越南在去年上半年因經濟過熱、通脹加劇,政府即以大幅加息手段抽緊銀根,但在去年第4 季起已開始大幅減息,由最高時23 厘減至今年1 月時的9 厘,短期利率更減至6 厘,政府同時以擴大基建刺激經濟,與其他國家政府無異,政策當然利好陸氏這家越南主要水泥生產商。
從收入分佈可見,集團主業都見穩定增長,水泥銷售收益達4.51 億元,增長超過12%,租金收入1.34 億元,增長15%,其他零碎業務如電子產品及中成藥銷售,均屬可有可無,對公司影響不大,反而於胡志明市的兩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可能會為日後業績帶來驚喜。
陸氏現價往績PE 約5.7 倍,息率3 厘,淨持現金,而賬面值低至0.6 倍,已具中線投資吸引力。
歐陽風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17/small/B12_03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17 08:57

魚缸暴炒族:閩信硬淨有原因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1,233 回應:0

好多淡友都問,點解周圍經濟未見明顯改善,但股市卻升得咁勁?其實冷血一點講句,股市升跌背後好多時候都毋須理由,話係炒預期復蘇,咁算唔算合理?
中資股係今次升浪領軍主力,無論係紅籌或國企股都各自各精采,去年市場掀起「三通熱」而狂炒過一陣的福建概念股之中,踏入09 年表現最好者當數閩信集團(222 )。
閩信近期股價走勢咁強,斷估唔係純炒業績咁單純,閩信控股股東近期搞緊合併重組,並已獲證監會豁免作出全面收購,持有閩信41.96%股權的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將與其他三家企業合併,組成「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

憧憬未來獲注資

由於閩信係福建省窗口旗艦,完成重組後,相信未來會獲注入優質業務或資產,可能係閩信呢輪股價咁硬淨的原因。閩信宜候2.80 元樓下買入,獲利目標3.50 元,失守2.50 元止蝕。
方星俠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17/small/B11_04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09:09

股路縱橫:煤礦股新人王 福山已現光芒評分:7.8 (4人) 瀏覽人次:5,800 回應:0

福山能源(639 )發出全面轉型後的首份成績表,已見發亮發光,07 年(12 月年結)虧蝕近7800 萬元,08 年大賺5.67 億元。
08 年報出佳績,亦只係起步而已,兩三年內業績會高速增長,估計09 年盈利可達11 億元,2010 年更可達16 億元,可以講係轉型煤礦股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王」。
以每年盈利可增幾億元計,福山股價着實有極大上升空間。去年中,福山股價曾高見6.24 元,10 月底跌市最低潮時跌到1 元,現時在2 元水平,實在好吸引,今年有機會升5 成,甚至一個開。
上月23 日,推介福山,指其「集優勢於一身可博倍升」,當時股價1.72 元,上周四已高見2.29 元,3 個禮拜已上升33%,睇完份成績表,對佢可以倍升更有信心。
08 年7 月,福山正式完成收購3 個焦煤礦,代價105 億元,成為中國中西部最具規模煤炭企業之一,採礦面積約31.89 平方公里,原煤年產能合計約630 萬噸,係世界第三大焦煤生產商。

未來3 年盈利有保證

08 年下半年,3 個煤礦收益入賬,福山佔銷售額18 億元及除稅後利潤8.47 億元,去年3 礦全年銷售額35 億元及除稅後利潤15.78 億元,09 年將會有全年貢獻。
仲有,現時興建中的3 間洗煤廠,首間即將完工,其餘兩間將分別在第三季及明年初投產,屆時精煤的產量將可以倍計上升,預計明年產能可達800 萬噸,精煤利潤較原煤高逾1 成,可令盈利持續大升。
福山轉型同時引入首鋼系成為大股東(合共持有21.91%股權),首鋼係中國最大鋼鐵生產商之一,最大客戶成為大股東,對福山當然有利。今年初,首鋼便訂立3 年協議,每年採購精煤為200 萬、300 萬及500 萬噸,上限價更以去年高價計算,再加上其他鋼鐵廠的定單,亦即福山未來3 年盈利已有晒保證。預期09 年賺11 億,每股盈利0.24 元;2010 年賺16 億元,每股盈利0.35 元,以PE 10 倍計,一年目標價為3.50 元。福山股價現在圓底頂部整固,收市升越2.20 元,即可確認升浪再起,上升目標2.80 元。
郭兆誠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20/small/B11_01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09:12

中材股份水泥工程稱冠評分:6.3 (3人) 瀏覽人次:4,033 回應:0

【本報訊】中材股份(1893 )拓展市場有歷史性突破,其中水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在海外市佔率成為全球第一,達34%;在中國市佔率更達90%。中材董事長譚仲明(圖)認為,集團在價錢和質素方面有一定競爭力,今年市佔率有機會提升至40 至45%。
中材子公司中材國際工程股份董事兼總裁王偉指,集團未來兼併對象以國內企業為主,以現時裝備製造能力已達每年33 萬噸計,透過併購方式,預期將可分別提升1 倍,靠自然增長則只有兩至三成。



首季海外新單68 億
譚仲明指,國際水泥工程建設市場開始復蘇,今年首季海外新簽合同額有68 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國內投資拉動內需政策,亦有助推動水泥需求保持增長。此外,集團因加入市場風險因素而將價格提高5%,但仍較歐洲低15%。他又預期,今年毛利率可較08 年提高1.5 個百分點。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09:14

股場放大鏡:工業股尋寶 IPE 超抵買評分:10.0 (1人) 瀏覽人次:4,433 回應:0

在最近一輪業績期,不少中小型上市公司業績令人有驚喜,例如早一輪的華鼎控股(3398 )、興達國際(1899 )、威勝集團(3393 )等,公佈佳績後股價升幅驚人,這些上市公司共通處是在海嘯後經營環境雖不太理想,惟去年業績僅輕微倒退甚至微有增長,假如環球經濟開始復蘇,業績必然更佳,現水平僅單位數字的PE 便有更高重估空間。
上周五多家公司公佈業績,要逐一詳細分析頗花時間,卻絕對值得,因為超便宜好股正好此中尋。David Webb 愛股之一成謙聲匯(2728 )剛公佈之去年度業績,錄得盈利3139 萬元,較07 年同期的5790 萬元,倒退45.8%,營業額為13.59 億元,與上年持平,每股盈利0.10 元,派息每股4.3 仙。成謙聲匯現價0.52 元,往績PE 低至5 倍,論吸引力遠比20 多倍的內地基建股高,可惜成交疏落不易買賣。

折讓大PE 低

另一間公佈業績的IPE 集團(929 )也屬優質工業股,其上周五公佈之業績,股東應佔溢利倒退42%至6038 萬元,每股盈利倒退40%至8.65 仙,在市場不景氣之下,收入不跌反升8.9%,其中HDD 零件銷售增加12.7%至6 億元、液壓設備零件銷售增加0.8%至1.67 億元、汽車零件銷售額則增加29%至5746 萬元。以IPE 上周五收市價0.41 元計,現價PE 低至4.7 倍,工業股而擁有長期盈利紀錄的,IPE 在海嘯之後更是少有例子。
量度一家公司是否抵買的另一指標是公司賬面值,IPE 最新每股資產淨值1.35 元,現價折讓70%,一盤生意年年有錢賺及有增長,08 年才首次倒退,現價PE 低至不足5 倍而能以3 折賬面值買得到,這些長線投資機會不是常見。
歐陽風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20/small/B11_03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09:15

點股壇:發展過速金威銷售待改善評分:-- (未有評分) 瀏覽人次:1,000 回應:0

金威啤酒(124 )連續兩年虧損,業績公佈後,昨日股價升16.8%,反映市場對其現狀不再看淡。
去年金威虧損3991 萬元,較07 年的虧損2357 萬元更多。
金威的虧損,源自07 年的大事拓展廣東省以外的銷售網絡,而省外的銷售未如理想,去年虧損持續,是07 年不利因素的延續,去年所有發展計劃均已完成,但銷售未能配合,虧損繼續增加。
去年金威重新評估資產可用年期,若干建築物使用期由20 年修訂為30 年,若干廠房機器設備估計使用期由15 年修訂為20 年,這項改變,使去年的折舊支出減少2936 萬元,虧損亦減少2916 萬元,如無改變,去年虧損將為6907 萬元。
去年啤酒銷量64.1 萬噸,減少13.4%,平均售價跌1.5%,營業額減14.7%,平均每噸成本則升13.6%,主要是受原輔材料及包裝物料成本上升所影響,以及部份銷售政策改變,使毛利率由32.2%降至21.7%,已受惠於折舊支出減少,否則毛利率跌至20%以下。
銷售及分銷費用跌42.8%,平均每噸支銷由555 元降至367 元,下降33.9%,是調整營銷模式及控制銷售費用的貢獻,管理費用增加4%,是佛山、西安及成都三廠全年營運,使費用有所增加,融資成本增加22.7%,因去年資本支出仍達1.53 億元,平均借貸高於上年。

已度過最困難時期

金威去年底資料顯示,仍錄得流動負債淨值1.24 億元(上年為1.86 億元),即流動負債高於流動資產,上年核數師報告曾指其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剛公佈的業績報告,金威認為具備充裕營運資金足可支持營運及到期的財務責任,已獲3 億元人民幣為期兩年的新無抵押銀行融資額度,且具循環使用性質。
去年底金威的流動銀行貸款2.78 億元,非流動貸款為1.35 億元,總貸款4.13 億元,相當於總資產10.8%或相當於淨資產13.9%,但錄得流動現金2.42 億元,淨借貸只是1.71 億元,淨借貸比率只是5.75%,而出現流動負債淨值,是安排貸款不周,如能將流動貸款安排為非流動貸款,應無財政問題。
金威目前面對的問題,是發展過速,年產能170 萬噸,銷售只有64.1 萬噸,產能過剩,設備使用率低,特別是位於天津、西安及成都的廠房,約佔產能三分之一,是虧損的主因。今年的展望,廣東的銷售形勢仍較嚴峻,但已致力於改善銷售,而今年原輔材料等成本下降,以及利率回落,相信有利於業績。
金威昨收89 仙,可以參考的,只是PB 0.512 倍,即較資產折讓48.8%,在無盈利支持下,PB 成為最大支持,雖難對今年業績估計,但相信最困難時期已過。
齊明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21/small/B13_02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09:17

投資學堂:滙控蟹民幾時見家鄉?評分:3.7 (6人) 瀏覽人次:4,133 回應:0

在3 月初,當滙控(005 )宣佈供股集資時,筆者便在TVB 的「財經透視」節目及多個投資研討會中指出,假若在80 元或以下水平吸納滙控的投資者最有機會返家鄉,而在90 元或以上吸納滙控的朋友,若參與供股,則「拉低」平均成本價的效用最高。
在3 月中,筆者在與民建聯合辦的記者招待會中亦談及上述兩個不同之供股效用。隨着近日滙控股價飆升,上周有多位傳媒朋友來電詢問,今日不妨與讀者一談。
以港交所在其網頁提供的理論價,港交所在3 月11 日收市後所採用的滙控除供股權之公式為:[color=red][b][12S +5(28+0.78 )]÷17
[/b][/color](註:S 為3 月11 日收市價及以滙控第4 季股息為0.78 元計算)
因此滙控在3 月11 日的收市價雖然為38.45 元,但在3 月12 日開市時報價機所列出的前收市價便為35.606 元,這價格便是以上述公式計算。
由於滙控在3 月17 日除息,每股0.78 元股息,故滙控在3 月17 日的收市價雖然為41.15 元,但除息後,在3 月18 日開市時報價機所列出的前收市價便為40.37 元。

除淨後拉低成本價

上述乃計算供股除權及除息等因素後,滙控的理論調整股價程式。不過,筆者在計算每股成本時,只會根據將在5 月6 日所收到的每股0.78 元股息(不包括供股所獲得的新股)及付出的每股28 元供股價,來計算每股平均成本價,即以12 ×(原先購入價減0.78 元股息)+(28 ×5 )的供股成本,再除以17 股。假設最初以每股80 元購入12 股滙控,而在除息及供股後的每股平均價便為[color=red][b][12×(80-0.78)+(28 ×5)]÷17=64.15 元[/b][/color],即供股及除息後之每股平均成本便為64.15 元,相對原先的每股80 元購入價,供股後便將每股成本下降了20%。
至於原先以90 元成本價購入滙控的朋友,在供股後其所持的17 股(12 股+5 股供股股份),每股平均成本價便為71.21 元,相對於原先每股90 元的購入價,供股後便將每股平均成本價降低了21%。
從上述簡單運算可見,在90 元或以上吸納滙控的朋友,在供股後便可將每股平均價下降21%或以上,因此若以降低每股平均價作考慮,則在90 元或以上吸納滙控,其溝低每股成本價的效用最為明顯。
至於80 元或以下水平吸納的朋友,雖然其溝淡的效用不及90 元或以上,但這些投資者在供股後,則最大機會到家鄉。在3 月初,當TVB 訪問筆者時,筆者便以滙控除股及除息後之理論價來繪畫滙控的走勢圖電腦程式運算,[color=red][b]察覺滙控的首個反彈目標位大約為58-62 元[/b][/color],故當時已在節目中指出80 元以下吸納滙控的朋友,在供股後最有機會返家鄉。

[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90421/small/B14_01_a.gif[/img]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1 16:22

24/04/2009     建設銀行     939     業績    截至31/03/09止季度  
24/04/2009     招商銀行    3968    末期業績/股息    年度31/12/08  
27/04/2009     工商銀行    1398    業績    截至31/03/09止3個月
28/04/2009    中國銀行    3988    第一季業績    截至31/03/09止季度
28/04/2009    交通銀行    3328    業績    截至31/03/09止3個月
28/04/2009    中銀香港    2388    第一季業績    年度31/12/09
28/04/2009    中信銀行     998    末期業績/股息    年度31/12/08
29/04/2009    中信銀行     998    第一季業績    截至31/03/09止3個月
29/04/2009    招商銀行    3968    第一季業績    截至31/03/09止3個月

ibabkbk 發表於 2009-4-23 09:03

即將解禁
傳外資配售工行 折讓5 至8% 套280 億評分:7.5 (2人) 瀏覽人次:3,267 回應:0
由高盛、德國安聯及美國運通等外資策略股東,持有的一批總數共71.5 億股工商銀行(1398 )H 股股份,將於下周二(4 月28 日)解禁,市傳高盛等外方股東,計劃以市價折讓5 至8%,經投行配售即將解禁的工行股份。以昨日工行H 股收市價折讓8%計,行動將涉資280 億元。工行發言人回應,外資策略股東放售股份消息,僅屬市場傳言。

美銀持建行下月解禁
證券界說,市場已充份預期外資股東待股份禁售期屆滿後,會迅速配售所持H 股,故包括工行及建行(939 )等主要中資銀行股價,由本月底至下月初均會受負面消息影響。
至於由策略股東美銀持有一批總數達135 億股建行H 股,[color=red]於下月7 日解禁[/color],市場關注美銀進一步配售動向。

工行:僅屬市場傳言
對於高盛等外資策略股東被指即將配售股份,工行董事會秘書谷澍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有關說法僅屬市場傳言,他亦不回應若高盛等股東真的售股,是否已在預期之內,只重申高盛亞洲董事長Michael Evans 上月底於工行業績發佈會上,已表明高盛不急於出售工行股份,亦沒有沽售時間表。
消息指,高盛、安聯及運通等外資策略股東,最快會在今日或明日,經投行試盤配售工行H 股股份,涉及股份分別為32.95 億股、32.16 億股及6.38 億股,實貨交收日剛好在下周二禁售期滿當天,傳聞放售價約為市價折讓5 至8%,惟行動最終會否有變,則視乎股東決定及市況發展。

[color=red]高盛合共持有164.76 億股工行H 股(佔其已發行股本4.93%),當中五成股份(82.38 億股)原定下周二解禁,餘下五成則於10 月20 日解禁,但高盛在上月底公佈,自願將禁售期延長,其中所持八成股份(131.81 億股),解禁期押後至明年4 月28 日,其餘兩成股份(32.95 億股)則維持下周二解禁。
[/color]建銀國際高級分析師黎少霞表示,市場已預期外資策略股東,一俟股份解禁便會配售出貨,普遍估計合理售價會較市價折讓約單位數字的百分比。

頁: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