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天空: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上周二晚,聯邦儲備局公佈議息結果,大幅減息超過3/4厘,將聯邦基金利率由1厘減至0到0.25厘,大出市場意料之外,這個「非常手段」,意味美國將會仿效日本,進入「零息時代」,開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銀行閂水喉兩敗俱傷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221/large/B05_02_a.gif[/img]
相信年輕一輩投資者,未必了解何謂「量化寬鬆」,這種特殊政策即是指利率政策已無法使用時,央行便會從市場買入企業債券等產品,直接向市場提供資金,現在美國利率正是進入了減無可減的困境,所以往後不得不採用非常手段去刺激經濟。聯儲局會後更發表聲明,罕有地表示對當前經濟異常悲觀,翌日任總也沒有怠慢,將金管局貼現窗利率調低一厘,並呼籲銀行應該利用寬鬆貨幣環境好好支持經濟,不過銀行似乎將任總說話擱在一邊,並以銀行存款利率已接近零,拒絕單邊減貸款利率,以免令息差收窄,影響盈利。金融海嘯威力有目共睹,銀行生意難做,但最叫人不明所以的,是銀行認為現時利率水平已經相當低,再減息對刺激經濟作用有限,反而應待經濟好轉之時,才是調整利率的時機。筆者覺得,銀行界此番舉措不但未有顧全大局,簡直是本末倒置,試問經濟大好,又使乜減息?對經濟來說,資金如同氧氣,要運行暢順,無錢不行,銀行正是擔起這中介樞紐角色,就算美國崇尚自由經濟,在緊急關頭,亦要大舉干預,因為當政者知道事態嚴重,如施老闆所言,我們面對的是冰河時期,若處理不當,只顧短期利益,隨時滅族。好像之前內地轉型內需,廠家吊鹽水,但自從經濟下滑,內地亦推行寬鬆政策,反而香港銀行仍以自身利益為依歸,政府照舊食古不化,堅持零干預。筆者覺得,非常時期行非常手段,港府應該軟硬兼施,例如為銀行提供方便,鼓勵銀行多行一步。若以自由經濟看筆者言論,士佳肯定被掟雞蛋,但為了大局,死馬要當活馬醫,不應拘泥於理論,試想本地經濟多少靠樓市撐起,現在人人等錢使,想將手中單位脫手,但銀行只推出不著邊際的貸款基金,另一邊卻加按息,拒減息,隨時來個骨牌效應,到時壞賬飆升,累鬥累,最後對大家都無好處,若政府堅持零干預,銀行亦不肯多行一步的話,想經濟盡快走出谷底,又談何容易?張士佳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