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iambenben 發表於 2008-11-26 09:20

觀宏度微:去槓桿化禍及港股

觀宏度微:去槓桿化禍及港股
  

美股周一因政府落實拯救花旗集團的消息,連同市場普遍認為奧巴馬的財金班子屬合適人選,三大指數作大幅度技術反彈;惟港股的反彈幅度,明顯較弱,但須留意的是,港股每天成交金額只維持在平均四百億元左右,某程度反映市場購買力不足,除了是歐美金融機構正處於去槓桿化階段,資金大萎縮帶來的正常結果外,投資者的避險意欲高企,亦是股市交投縮減的主因。

中資金融股受威脅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126/large/B13_02_a.gif[/img]

自金融海嘯爆發至今,港股相對歐美股市,面對較大程度的拋售壓力,一方面,股價的調整,正反映市場預期宏觀環境惡化,特別是今次歐美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問題,對各行各業構成的衝擊,及將對企業盈利帶來嚴重威脅,加速亞洲地區股市估值的下調;根據過去三十年的投資市場現象,每當呈現美國經濟將拖累全球經濟表現的跡象時,環球資金流向反而進一步回流美國,這可被理解為市場預期其他地區的經濟表現,將較美國更為遜色,尤其是倚賴出口美國的地區,故此,這些地區股票價格的調整幅度,平均較美國企業顯著。另一方面,在市場普遍預期經濟將步向衰退的階段,機構投資者一般面對日益上升的客戶贖回壓力,由於歐美資金為港股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根據港交所的資料,08年參與港股買賣的海外投資者佔整體43%,當中歐美英投資者佔海外部份72%;美國佔29%,英國佔27%,歐洲佔16%),每當這些機構資金面對火燒後欄的窘境,亞洲地區股市尤其是享有高度流動性及自由度的港股市場,往往成為機構投資者最先套現的地方,故港股的沽壓部份並非源於估值高低,而是完全關乎資金流動性的問題。正常來說,步入12月,基金的贖回壓力應暫收斂。然而,最不幸的是,今次的股市風暴,還要面對歐美投資銀行積極去槓桿化的過程,尤其是美資投行因應轉為商業銀行的法規要求,令不少中資股份特別是金融股,例如建行(939),後市仍面對這些潛在沽盤的威脅。作者曾永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mailto:jaseper_tsang@e-capital.com

 
(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提供最新著數優惠情報,股市討論,潮流時尚美容討論拍賣及易物服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