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政策超寬鬆 危機難化解
盡論中國:政策超寬鬆 危機難化解國務院提出十條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不只涉及4萬億元人民幣巨款,而且提出一些前所未有的寬鬆政策,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等。顯然,這也是預計本月底或下月初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明年經濟工作的基調,但是,溫家寶的新十招能否成功化解中國經濟下滑的危機,仍有許多不明朗的因素,遑論令中國股民重迎大牛市。
出拳重凸顯形勢惡劣
自1994年開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都在11月或12月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釐定翌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及對策,包括最受矚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期多數為三至四天。而1993年及之前的全國經濟會議,是由國務院召開的。14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幾番起伏,財政、貨幣政策也經歷了幾輪鬆緊循環。從94年至9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都是「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至98年,為因應亞洲金融風暴,改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同時「實行適當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增長必要的支持力度」,其後至03年的提法都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04年開始,中央著手實施宏觀調控,改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去年底貨幣政策第一次修訂為「從緊」。今次超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配搭,凸顯了溫家寶「擴大投資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要求,也凸顯形勢之惡劣,與香港經濟機遇委員會的紙上談兵迥然不同。1998年,時任總理朱鎔基為擴大內需,曾及時調整財政、貨幣政策,增發國債,大興土木,修公路、建樓房,才得以實現保八(GDP 年增長8%)目標。
擴大內需短期難見效
時過境遷,溫家寶的十招能否見效?他在增發國債方面較為保守,不願像朱鎔基那樣被稱為赤字總理,在稅收銳減之際,如何落實兩年4萬億元的投資不無疑問。而且,金融海嘯的源頭在美國、歐洲,威力遠勁過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國對外經濟依存度又大為提高,出口佔GDP 的比重已從97年的19.2%上升至37.5%,擴大內需是長期的目標,未必是短期可以見效的。電郵:mailto:China@appledaily.com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111/small/11cj56ps.jpg[/img]
溫家寶的新十招能否成功化解危機,仍有許多不明朗的因素。資料圖片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