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宏度微:銀行資產質素惡化
觀宏度微:銀行資產質素惡化環球主要股市進入反彈期,但我們面對的實際經濟環境,有否因各地政府及央行努力救火而改善?事實上,我們現時仍然沒法逃避為過去享受的浮沙繁榮作出償還的代價。自八十年代末至信貸泡沫爆破前的環球經濟景氣,特別是過去5年,由各式各樣創新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創造出來的影子銀行信貸泡沫,其涉及金額之大,遠超想像,以歐美投資銀行的槓桿比作一個簡單化的說明,影子銀行活動興盛,令銀行的槓桿可由傳統的二、三十倍,飆升至動輒逾百倍,由此推斷,於實體經濟新增的資金,亦最少可高達三至四倍。當然,在銀行及經濟體系流轉的過程中,乘數效應將進一步令實體經濟的資金數額,帶來更大的倍數化,這種前所未有的客觀環境,亦是過去能夠催生大量對沖基金及私募基金的溫床。影子銀行活動產生出來的龐大資金(較傳統銀行系統所產生的信貸金額還要大),不單源源流入投資市場以及多國不動產,亦為不少企業直接或間接提供大量新信貸或新資金供應,如股本投資、可換股債券以及近年大家耳熟能詳的槓桿式收購,形成過去實體經濟需求因投資市場帶來財富效應而膨脹,產品及服務供應一方則因這種浮沙需求及資金供應氾濫而大肆擴張。
企業倒閉潮將持續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103/small/B11_02_a.gif[/img]
現今的最大問題是,全世界亦對刻下的影子銀行產品失去興趣,甚或戒心大增,例如巴克萊在10月份欲開售9.7億美元的槓桿貸款,但反應奇差,只能售出30%,意味影子銀行遊戲的音樂已告停止,這並非單單打擊投資市場,連帶不少企業的營運、經濟實體活動全部皆不能倖免於難,股市即使反彈,大家仍然需要面對衝著而來的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大量周轉不靈或擴張過速的企業倒閉潮。本地銀行股及匯控(005)的資產質素及未履約貸款惡化,皆面對上升風險,特別是匯控,因其業務組合及地域性的結構,其面對的整體風險較高。曾永堅作者曾永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mailto:jaseper_tsang@e-capital.com.hk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