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鐵血宰相與流淚總理
中國經濟增長正第二次面對因外需減弱而引起的減速。今次金融海嘯的威力,比1997年的金融危機強勁好多,中國經濟能否避免硬 陸,取決於當局的對策。而主政的前後兩任總理朱鎔基、溫家寶給外界印象大不同,一個有鐵血宰相之號,一個有流淚總理之稱,這種個性上的差異,對他們的決策有甚麼影響呢?有兩件事盡顯朱鎔基的「鐵血」。一是警告貪官:「我這 準備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給貪官,一口留給我自己。」二是在九江長江大堤塌陷後痛斥「王八蛋工程、豆腐渣工程」。
朱鎔基這種強硬的性格,令他在1998年可以頂住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的反對,增發2,000億元長期建設國債,以實現「保8」(GDP 年增8%)目標。他任上一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即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發展,至他卸任前的2002年,赤字率(赤字佔GDP 比重)更觸及國際公認的3%警戒線。他雖然因此被傳媒封為「赤字總理」,但最終避免了中國經濟硬 陸。
而形象親民的溫家寶,為地震、為礦難、為風雪災害等流淚的鏡頭見得實在太多了,以致網民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給他的提議包括「請總理不再流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站昨日頭條的評論,批評「中國官方遲遲未能拿出勇氣和魄力」救市,令中國未來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似乎也有批評溫家寶不及朱鎔基果敢之意。
可增發7500億國債
同樣面對出口放緩,要解決經濟增長減速問題,難免「朱規溫隨」。溫家寶上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第四季度工作時,明確提出「加大投資力度」,顯示他將向朱鎔基學步,改行積極財政政策,而增發國債已勢在必行。如果以去年中國GDP 的3%發行國債,溫家寶可增加7,500億元的救市彈藥,比老朱當年多三倍。但是,溫家寶敢如此獅子大開口嗎?何時增發?能如願嗎?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