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經營環境劣工業股高息不再
匯豐(005)炒人、泰林結業、合俊(2700)及百靈達(2326)廠房倒閉,引起社會極大的關注,此等現象已是香港經濟進入嚴冬的先兆。過去十年,香港經過幾次的大逆浪,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題,97、98年是地產泡沫爆破,千禧的「科幻」經濟、03年的沙士,大家有一個特點是市道幾差都好,對一些傳統工業沒有太大的打擊,頂多是逆浪中捱住,但今次海嘯性質是環球性,傳統工業最依賴出口,出口市場不濟,即使內地有內銷市場,企業們也未必可以一下子轉型。工廠倒閉潮早已開始[url=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20/large/B12_05_a.gif][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20/large/B12_05_a.gif[/img][/url]
工廠倒閉潮不是今時今日才開始,早在年初,已有不少中小型廠結業,除了因為勞動法的啟動外,最主要是地方政府希望整體工業生產更具經濟效益,政策上扶大抑小,令不少中小型廠早已難以生存,而近來今融海嘯爆發觸發了較大型的上市公司出事,才令大家意識到傳統工業正面對嚴峻的考驗。工業企業早已面對不少問題,為何今日才出事?
首先,如有留意工業股的朋友,不難發現一家公司一年要做二、三十億的生意,才有幾千萬的純利,這反映企業們要以量取勝,做薄利多銷的生意,亦代表了它們只賺取極微薄的邊際利潤。
然而,企業生產線面對不同的成本項目,只要其中一、兩個抽升,便難以經營,現在面對客戶縮定單及銀行收緊水喉,沒有足夠資金周轉,根本很難轉身。
因此,未來時間應該仍有企業會繼續倒閉。我認識不少做廠的朋友,仍要繼續為企業營運拼搏,而他們的做法是有生意就接,平手沒賺蝕都要接,因為要賺取的不是利潤,而是現金流,因為要捱過這個浪,沒有現金流是不成。過往逆市時,不少高息的工業股都是資金避難所,但現在工業面對緊絀的現金流,相信已難維持過去的派息政策,即使個別仍有現金的公司,亦會因大氣候而暫停慷慨,所以投資者要買高息工業股,不應再參考過去的派息政策,而我相信工業股暫時已廢了武功。
個別美股長線吸納股神開始入市買美股,雖不知是那一隻,不過以他的揀股理論,大家可從摩通剛剛的建議的股份如3M 、惠普、麥當勞找出端倪。近來已有不少朋友轉炒美股,原因是波幅夠,買中短線的回報非常可觀。當然,我不諳短炒伎倆,但我認為未來時間摩通點名的股份受經濟衰退打擊較細,雖然短期內仍因目前的客觀條件而反覆,但已可納入長線吸納的觀察名單之列。
陳永陸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