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young 發表於 2008-10-20 10:44

觀宏度微:恐慌定義難一概而論

大眾媒體近日的焦點有二:其一是企業相繼倒閉的消息,當中不乏香港家喻戶曉品牌;其二,是美國人在投資界的一大品牌畢菲特,向全世界宣佈自己將[img]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_hkfont/16px/black/FBF6.gif[/img]身押注美股,貫徹人人恐慌時,自己應貪婪的投資原則。不少人以他的投資方法為學習對象,但問題是:面對不同的客觀環境,怎樣才可客觀地評估這時就是人人恐慌的時候?
就香港的股票市場來說,現時是不是人人恐慌的時候?相信身處不同社交階層及不同環境的人,會提供不同的答案。是次股市下跌,對很多散戶來說,其恐慌感,應沒有像97至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科網泡沫爆破時的嚴重。一方面,散戶投資者的老練度平均上升,特別是已經歷多次大大小小股災的一群。另一方面,近年參與股市的散戶,普遍並未作過度的槓桿入市,很多散戶都是把部份儲蓄轉移至股票,因此,對他們來說,是次股災除了並未嚴重影響心理情緒外,亦未有嚴重損害消費能力。

廠商用信用額炒作[url=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20/large/B12_02_a.gif][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20/large/B12_02_a.gif[/img][/url]

不過,對於很多中港企業及廠商來說,情況卻不一樣。過去5年,投資市場存在過度的槓桿活動,主要來自影子銀行(即正常銀行體系以外的交易活動創造出來的信貸),其衍生金額之多、槓桿倍數之高,更是史無前例。次按風暴觸發金融海嘯前,大量影子銀行活動催生這次世紀環球資產泡沫,令原材料及能源價格、地價、商舖租金持續飆升,加上中國政府錯誤的勞工政策,迫使不少中港企業及廠商,近數年早已面對經營本業困難的問題,故轉而利用信用額炒股炒樓。全球進入去槓桿化時期,相關商家的惡運便接踵而來。
姑勿論現時港股是否達致全民恐慌的地步,客觀環境卻仍然對中國基建行業有利,中國中鐵(390)及中鐵建(1186)的盈利前景仍佳。
曾永堅
作者曾永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提供最新著數優惠情報,股市討論,潮流時尚美容討論拍賣及易物服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