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天空:先有恐慌後有靚價
場慣性風聲鶴唳,本欄上周大膽叫人在周一買貨,猶幸周三在其他傳媒呼籲功成身退,總算有些賺頭,轉眼之間,大市急升驟跌,叫人無所適從,筆者常說,投資者入市之前必須有planing ,只要有計劃,無論市升市跌,自有一套應市方案,這樣便不會被市況搞到暈陀陀。恐慌指數升至高位[url=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19/large/B05_02_a.gif][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19/large/B05_02_a.gif[/img][/url]
當然,訂定投資策略須有理據支持,對於筆者為何在風雨飄搖中入市買貨,不少讀者都感興趣,士佳不敢說全盤皆準,但錯極有個譜。
筆者認同,現時環球經濟情況之壞,為多年來鮮見,因為論經濟體系的組成元素,房地產市場往往佔去一大截,所以但凡房地產價格下跌,對經濟的破壞力便非同小可,今天的次按風暴源頭,正是歐美房地產市場下滑所致,驟眼看來,環球經濟前景的確暗淡,彷彿完全找不到入市理由,不過,較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明白,要以拋售價買入優質個股,往往要等待血流成河,在投資者真正恐慌之時入市。
當然,所謂恐慌價實在可圈可點,除了感受市場氣氛之外,亦必須有理據支持,筆者之前指出,大市在14300點水平,歷史PE 只有約8.4倍,已經非常接近歷史上熊市見底的水平,加上有恐慌指數之稱的VIX Index (CBOE SPX Volatility Index ,即波動指數)升至高位,絕對算是科學化的恐慌指標,此時入市的「Margin of Safety 」有一定保障。
另外,市場普遍認同十月是股災月,對於十月入市敬而遠之,但數據顯示,於熊市(250日線以下)十月入市,並持有股票半年,到翌年四月沽出,在過往25年里的11次中,有7次能夠獲利離場。雖然上述只是簡單統計,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而且九月尾至今,大市已經下跌近4000點,此時入市,肯捱者,輸極有限。
趁危險分段買正股正因如此,筆者近日寫了數篇文章叫讀者長線買入,上周四亦身體力行,買入了一些優質個股,預備瞌埋眼持貨。士佳並非將大市看得極好,期望大市即時急升,而係股價大上大落,瞌埋眼以免被股價嚇親。
執筆之時,港股跌到七個一皮,以勢論勢,仍應再跌,但筆者在市場多年,往往在危險的時候才入市,反而安然無恙,只要唔做衍生工具,分段吸納,說不定跌勢反而是我們的優勢。
張士佳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