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金融海嘯之外的「世紀大災難」
全球金融危機連日來幾乎佔據了所有傳媒的頭條,但並不是說其他重要問題不值得關注。對許多人來說,金融海嘯可能使他們銀行存款少了些數字,但中國毒奶粉風暴繼續在內地以及全球肆虐,卻牽涉「民以食為天」這個與人類生命相關的頭號問題。現在,幾乎每天都驗出新的含三聚氰胺食品,令人幾乎見到所有食品都心生疑慮。到現在為止,全球已有30個國家全面禁止中國奶類製品進口。昨天,中國官方指這些國家的做法對中國不公平。然而,全面禁止含奶成份中國食品進口的俄羅斯,它的衞生防疫總醫生奧尼申科在上周說,中國的毒奶粉事件相當於一場使用化學物質的恐怖攻擊行動。在外國,已有人形容中國的毒奶粉風暴是「世紀大災難」。它比地震破壞面廣,因為幾乎席捲全球。三聚氰胺的「毒」,究竟是何年何月開始散播?它在餅、朱古力等食品中的散播面有多廣?還有多少食品會有問題?這一連串疑問目前都還沒有答案。
溫家寶在國慶晚宴講話中,絕口不提毒奶粉事件;曾特首自然也亦步亦趨,在國慶祝詞中對這災難一句不提。前天北京舉行中共三中全會,未見觸及毒奶粉,據筆者估計,曾特首下周發表的施政報告,也不會提及香港大部份市民對所有含奶類食品的恐懼,儘管民調顯示,有七成二市民認為政府對食品安全檢驗的措施不足。
打開一份大陸報紙或收看大陸的電視新聞,極少見到有關毒奶的報道;但打開台灣報紙或收看台灣電視,關於三聚氰胺的報道就鋪天蓋地。若單看兩岸傳媒的報道,你或會誤認為毒奶粉事件發源於台灣而不是大陸,但事實上,台灣只是大陸毒奶的受害地區之一。如果你認為台灣的大幅報道出於他們的反共意識形態,你也錯了,台灣針對的是他們自己官員對食物含三聚氰胺的標準多次變動,台灣一位衞生署長因這事辭職,新的衞生署長也在立法院遭反對黨立委肢體對待而住院。
台灣目前對奶類食品的三聚氰胺含量是「零容忍」,並採用最靈敏的儀器,其靈敏度可測出0.05ppm 的三聚氰胺含量。香港對嬰幼兒奶粉和其他奶粉、液態奶所定上限為1ppm ,奶類成份比例佔15%以上食品的上限是2.5ppm 。
星期三,中國衞生部等五個部委頒佈奶類食品含三聚氰胺的限量值(即上限),表示嬰幼兒配方奶粉的限量值是1ppm ,其他液態奶、奶粉及含乳15%以上的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ppm 。
中國大陸所定的非嬰兒食用的液態奶、奶粉,含三聚氰胺的上限較香港高1.5倍。
不過,這還不是問題的要害。要害之處在於香港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對奶類製品定出檢測上限,而中國五部委包括農業部、工業和信息產業部、國家質檢總局,定出的限量值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指引,也是對生產者的指引。因此,就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生產商將回收的毒奶稀釋後再銷售,只要稀釋後嬰兒食用奶的三聚氰胺限量為1ppm ,成人食用的液態奶和奶粉為2.5ppm 即可。二是,等於縱容生產商繼續將三聚氰胺注入奶製品中,只要不高於限量值即可。
此外,五部委公告中,又提及「三聚氰胺可以從環境、食品包裝等途徑進入到食品中」。這句話等於說,三聚氰胺可以從很多途徑進入食品,不一定有意注入,因此食品中有也不奇怪,只要不超出限量值就可容忍。
但為甚麼全球除了中國奶製品之外,非中國原料的奶製品卻絲毫不含三聚氰胺呢?事實上,在奶類食品中加入工業用的三聚氰胺廢料,目的在使奶粉增加「蛋白精」。這些廢料除含有可以導致腎石的三聚氰胺之外,還含有國際公認的致癌物亞硝酸鈉。
無國界記者上周給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的公開信中說,「早在今年7月,《南方周末》記者何峰就已經收集了許多嬰兒住院的消息。但是,在奧運前和奧運期間,通過中宣部,中國政府禁止報道食品安全負面消息。何峰的編輯因為擔心受到懲罰,決定不發表他的報道。」
事件發展至今,中國當局一方面千方百計壓制受害者索償,另一方面又作出限量值指引,讓生產者使用三聚氰胺合法化。中國毒奶製品向全球擴散的災難,甚麼時候才可以停下來?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