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堂姪錢永健贏諾貝爾化學獎夥美日科學家分享殊榮
生果日報華人的名字,第八次走進諾貝爾獎殿堂。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姪錢永健,將水母發出綠光的蛋白,改造成可發出七彩螢光,令科學家可以追蹤觀察生物內不同細胞和蛋白。錢永健憑這個革命性發明,與另外兩位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的先驅,共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錢永健是美國公民,現於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任教。瑞典皇家科學院昨日(周三)宣佈,錢永健與美國海洋生物實驗室的日籍科學家下村修,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沙爾菲(Martin Chalfie )同得獎,三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1,095萬港元)獎金。
得獎感覺「疑幻疑真」路透社早前憑論文被引述次數,已預測錢永健是今年化學獎得主的熱門人選。得獎名單公佈後,好夢正酣的錢永健被報喜電話吵醒,他感覺疑幻疑真:「我很高興和榮幸,卻沒有料到。之前是有些傳言(說我得獎),但消息來源有疑問。」
化學獎評審團指出,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展,就像發明顯微鏡一樣,將一些從前看不見的事物,變成看得見,令研究得以大躍進,「過去十年,綠色螢光蛋白就是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醫學家與其他研究員的導航星」。
評審團指透過脫氧核糖核酸(DNA )技術,螢光蛋白可用來標記細胞,觀察癌腫瘤的生長和擴散、顯示腦神經細胞發展狀況、老人癡呆症在腦部發展情況,以及致病細菌的生長等。科學家更可將螢光蛋白附在目標蛋白之上,觀察其活動、位置和它們跟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細胞內部的生化過程,了解得越多,就有越大機會開發出有效且少副作用的藥物。
承先啟後的研究成果從水母的綠色螢光,到成為當代生物科學其中一個最重要工具,是三名得獎者承先啟後接力研究而得的成果。下村修一直研究自然界的發光物料,他在美國做研究時,以維多利亞水母(Aequorea victoria )為對象。這種形態美麗的水母,受刺激時會發出綠光,下村修1961年在北美西岸收集了10,000隻維多利亞水母,從中分隔出一種蛋白,在陽光下呈微綠,用燈泡照呈黃色,在紫外線下發出螢光綠色。
下村修詳細研究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光原理,但未有細想應用方法。沙爾菲1988年在一次研討會聽到這蛋白時如獲至寶,因為他經常要研究蛔蟲,想到如果有一種標記工具,就可以觀察細胞活動。他在初期實驗中,利用DNA 技術,用綠色螢光蛋白為一條蛔蟲的六個細胞上色,及後更用來監察基因功能的開關。他說:「我們可以簡單觀看動物內部,就知基因在那里開啟,何時開啟,蛋白何時製造,去了那里。它們都有自己的閃光燈,告訴你它們在那里。」
錢永健則將螢光蛋白,由單色變成多色。他透過改造綠色螢光蛋白的氨基酸,實驗不同組合,開發出多種新變種,有加強光度的,有青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多種顏色。有了不同顏色,研究員就可以為不同的蛋白,加上不同的顏色,同時追蹤多種活動。哈佛大學的研究員,就在實驗中將老鼠的腦神經細胞改造到可發出不同數量的黃、青、紅光,現出七彩圖案,稱為「腦彩虹」。錢永健表示想做一些有醫療貢獻的研究,所以現在向癌症成像應用方面發展。
繼日裔三雄包辦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又有日本人得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表示驚喜:「老實說,一年有多達四個日本人得獎,令我驚訝。真的非常好。」
美聯社/ 路透社/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餘下諾貝爾獎公佈日期‧文學獎:今天(10月9日)
‧和平獎:明天(10月10日)
‧經濟學獎:下周一(10月13日)
[url=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large/09wh2p.jpg][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small/09wh2p.jpg[/img][/url]
錢永健 生果日報(1952– )
錢永健「導彈之父」堂姪 炸出色彩人生 錢永健出自科學家世家,除了堂叔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外,父親、舅舅和哥哥,在科學領域各有成就。耳濡目染,他少年時代已贏過被認為是「小諾貝爾獎」的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如今更贏得真正的諾貝爾獎。
16歲奪「小諾貝爾」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小時候有哮喘,無法跟兩位哥哥玩戶外運動,沒料到就此[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ACB.gif[/img]發他的化學天份。他經常在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父母買了一套簡單化學實驗用具給他,但他天資聰穎,很快就覺得不好玩了。
更好玩的是自製炸彈。錢永健指當年他在圖書館的化學課本中,「發現一些更有意思的化學實驗」,那就是爆炸實驗,一次和哥哥們用火藥自製手榴彈,轟一聲!在家把乒乓桌一角炸掉了。
炸出化學天才,錢永健16歲時,奪得被認為是「小諾貝爾獎」的美國西屋科學天才獎,得獎研究是如何將金屬融進硫氰酸。他獲得獎學金入讀哈佛大學,一次過拿下物理和化學學士學位,之後再取得獎學金,到英國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錢家專出科學家錢永健創造出多色螢光技術,他歸功於自己感性一面:「我喜歡色彩」。對於這項成就,他謙虛說:「我只是將一本晦澀的小說,變成一部通俗電影而已。」名成利就,他依然平凡生活,喜歡踏單車上班。
錢家一門多傑,錢爸爸是機械工程師,舅舅是麻省理工大學的工程系[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CFE.gif[/img]授,哥哥錢永佑是著名神經生物學家,曾任史丹福大學生理系[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CFE.gif[/img]授。永健與永佑兄弟倆,於1990年代雙雙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家[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A47.gif[/img]有一堆工程師和科學家,「我似乎生來就要做這樣的工作,走這樣的路。」他說。
錢家對中國貢獻最大的,當然是錢永健的97歲堂叔錢學森。他1930年代到美國學習航天工程,1956年中國根據他的建議,成立研究導彈、航空科學的航空工業委員會,同年又成立研究火箭、導彈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委任他擔任首任院長。錢學森曾參與研製短程、中短程導彈和中國第一枚人造衞星,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被尊稱為中國「導彈之父」。
本報記者 生果日報內地多掣肘 海外華人八奪諾貝爾 錢永健是歷來第八位奪得諾貝爾獎的華人,而在八名得主中,除高行健外,其餘都是從事科學研究獲獎,獲物理學獎佔了五人,獲化學獎有兩人。
七名得獎的華裔科學家都是美籍華人,中國本土尚未有人獲這項學術界的大獎,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科研設備齊全和先進,其次是中國沒有一套培養科研專才的制度。中國復旦大學去年曾為此進行問卷調查,60%大學生認為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25%歸咎社會環境影響及科研激勵機制出問題,其他原因包括「[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CFE.gif[/img]育模式不切實際」、「人才外流」、「只追求實際效益,不太喜歡探尋遙遠而未知的東西」等。
高行健是首個榮獲文學獎的作家,據說文革時受迫害的中國作家巴金,1970年代末開始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始終落空,有傳可能因他跟官方關係變得密切,與諾貝爾獎評審委員「反共」政治標準相悖。
本報記者/ 《蘋果》資料室
華人勇奪諾貝爾獎獲獎者:楊振寧 年份:1957 獎項:物理學
得獎原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相互作用研究
獲獎者:李政道 年份:1957 獎項:物理學
得獎原因:同上
獲獎者:丁肇中 年份:1976 獎項:物理
得獎原因:發現新粒子「J 粒子」
獲獎者:李遠哲 年份:1986 獎項:化學
得獎原因:在化學動態學的交叉分子束法方面取得研究成就
[url=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large/09wh101pa.jpg][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small/09wh101pa.jpg[/img][/url]
朱棣文
[url=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large/09wh100pa.jpg][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1009/small/09wh100pa.jpg[/img][/url]
崔琦
獲獎者:朱棣文 年份:1997 獎項:物理學
得獎原因:開發超低溫冷凍氣體方法
獲獎者:崔琦 年份:1998 獎項:物理學
得獎原因:發現分數量子霍爾效應
獲獎者:高行健 年份:2000 獎項:文學
得獎原因:憑作品《靈山》獲獎。瑞典文學院認為:「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新道路。」
獲獎者:錢永健 年份:2008 獎項:化學
得獎原因:對綠色螢光蛋白取得研究成就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