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天下第一倉(17/09/2008)-跌市無懼
股市跌穿二萬點,有誰不心灰意冷?但若是長期投資,股價愈低,自然買得愈多,只有沽家才憂慮股價下滑。不過,大部分投資者追求波幅,慣常高位出貨,用他們的說法,是止賺套利。
在金魚缸中浮沉的散戶,愛低買高賣這一套,通常不理會股息回報,亦懶理市盈率多少,最緊要是鄰居好友有貼士。
組合跌值三分一細看我們的投資組合,的確會令人沮喪,其總值由去年十月的高位勁瀉近三分一,對投資顧問而言,可謂大災難,然而這並非世界末日。當然,有些基金的表現較優勝,但大部分基金經理表現更差,有的還輸我們一條街。
這個組合在《壹週刊》已有近十年歷史,其實我為《壹週刊》撰文日子比這更長,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還未爆發,我已開此專欄。那時政府入市干預,狂掃藍籌股,阻止恆指進一步插水式勁瀉,之後港府再將那堆股票包裝成盈富基金發售。
今回跌市雖非小兒科,但為《壹週刊》撰文以來,我經歷過殺傷力更巨大的股災。然而,組合市值仍近六百萬元,即平均年升兩成,這回報遠勝其他投資渠道,如銀行存款、定息基金,甚至有可能高過投資物業。
我在此借用半杯水的譬喻,你手上有半杯水,代表你的身家增值了近五倍,當然極好;但若你著眼點是半空的杯,你只會看到自己的財富由高位蒸發了逾四成,變成徹底失敗。
這組合九九年開倉,當時亞洲金融風暴剛過,恆指仍然低迷,它卻能捱過零一年的科網電訊股災及零三年沙士風潮。還記得普羅大眾群起上街示威,對政府宣示不滿。科網泡沫是由美國吹來的,當然我們的香港電訊變身電訊盈科,也有份推波助瀾;至於沙士則是純本土的災難。目前的次按風暴亦是美國出品,具高傳染性,已蔓延了整個金融世界。
一年後股價更高雖然病魔可能還要肆虐多一年,但不會摧毀香港金融市場。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移動、滙豐及宏利毫無疑問能捱過此一役,之後會變得更強橫。它們佔這投資組合一定比重,一年之後,股價肯定比今日更高。
然而靠運氣投機炒賣股票的賭徒,今鋪能否賺錢,並無保證,因他們能否揀對股票,純粹靠撞彩,而非仔細分析。
我挑選的股票,對賭徒而言,波幅實在太小,但只要這些公司繼續賺錢,增加派息,我已心滿意足。假如炒家睇中我的心水股,令它升至無譜,我更可趁機出貨,賺多一筆花紅,惟那並非我買入的本意。
老實說,我不討厭股價低迷,就像刻下,因我喜歡趁低入貨,而非沽出。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