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10年改變IT生態未來衝出互聯網
布林(左)和佩奇從沒想過當年為了設計一個準確搜尋器,竟令他們成了億萬富豪。美聯社[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0907/large/07we21pnews.jpg[/img]
「回首一看,確實令人驚訝,但我們實在太有運了!」Google 今日(周日)成立10周年,創辦人之一的布林(Sergey Brin )對於Google 的成就坦言有點不真實。10年前,他和史丹福大學同學佩奇(Larry Page )忽發奇想,在破爛車房中成立一間搜尋器公司,誰知十年後,茁壯成為一間市值1,500億美元(11,700億港元)的科技帝國,不但挑戰微軟,更為媒體、廣告和科技作出嶄新定義,世界從此改變。
布林和佩奇1995年在一課電腦堂認識,起初互相沒有好感。他們幾乎在每一課題上都吵得面紅耳赤,但有一件事令兩人傾得特別投契,便是如何從恆河沙數的電腦資料中準確取得相關資訊。兩人覺得大有可為,翌年合作研究BackRub (即Google 的前身),揭開創業神話的序幕。
為了買處理器,兩人碌爆信用卡,四出籌錢,終獲IT 界前輩貝克托斯海姆(AndyBechtolsheim )投資10萬美元(78萬港元)。1998年9月7日,兩人正式把公司命名為Google ,並在加州一個朋友的車房開設辦公室。Google 名氣漸響,很快每天有10,000次搜尋,兩年後更突破1億次,並用AdWords 在搜尋結果買廣告。
Google 總部設施新穎,而且有免費膳食和遊玩室,成了不少IT 人最渴望加入的企業。美聯社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0907/large/07we12pnews.jpg[/img]
Chrome 瀏覽器挑戰微軟IE8
施密特(Eric Schmidt )2001年出任Google 行政總裁,對兩位年輕人進行「監管」,讓Google 循序漸進成長,因為兩個少年得志後,想一步登天,提出開發瀏覽器,但遭施密特封殺,指他們仍未有實力發動瀏覽器戰爭。
但Google 以驚人速度成長,2004年8月上市,06年更以16.5億美元(128.7億港元)收購網上分享網站YouTube 。10周年之際,Google 已由原先不足10人的蚊型公司,茁壯成擁有近兩萬員工、每年收入200億美元(1,560億港元)的大企業,並定下未來十年拓展帝國的大計。
Google 穩佔全球搜尋器2/3市場,以及3/4和網上搜尋有關的廣告,羽翼已豐,施密特終於對微軟吹起戰爭號角,日前就突然宣佈推出Chrome 免費瀏覽器,挑戰微軟IE8。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是Google 衝出互聯網的代表作。路透社
[img]http://static.apple.nextmedia.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0907/large/07we16pnews.jpg[/img]
推Gphone 研發另類能源
Google的戰線還會燒到流動網絡,今年稍後推出的Android Phone (Gphone ),勢必改變智能手機的生態,把手機變成流動互聯網,讓Google 勢力滲透到手機,擴大流動網上廣告市場佔有率。另外,Google 還研發另類能源。
這些宏圖大計若全部成功,肯定會大大擴大Google 的版圖,施密特很有信心公司的收入會由現時200億美元突破到1,000億美元(7,800億港元)。科技分技員利維指出:「互聯網可由前Google 和後Google 時代劃分,Google 改變上網習慣,界定網上廣告如何運作,是我們這一代難得一遇的公司。」
德新社/ 英國廣播公司
10年來貢獻
‧提供更準確的搜尋器,為網民工作和生活帶來便利
‧展開新企業文化,以輕鬆方式激發員工創意,總部Googleplex 更提供免費膳食、按摩和玩樂室
‧Google Map 讓人足不出門,也可瀏覽各國風光,甚至刺探軍事機密,公眾知情權大增
‧2005年拒絕向美國司法部提供搜尋數據,捍衞網民私隱和公民權利
‧率先免費提供大容量的Gmail 電郵服務
‧2004年成立慈善網Google.org ,注資78億港元,致力環保、健康和打擊貧困
被非議地方
‧違反「不要作惡」宗旨,向中國叩頭,封鎖六四事件和法輪功等搜尋結果
‧StreetView 巨細無遺展示各地街景,被指侵犯個人私隱
‧儲存網民個人資料18個月,較雅虎和AOL 的13個月為長,被指要做老大哥
‧今年6月和雅虎在網上廣告上結盟,壟斷勢頭越來越強,可能變成另一個微軟
英國廣播公司
鮮為人知20件事
1.佩奇和布林原先只當Google 是研究項目
2.Google 命名是串錯字的結果,原本打算叫「Googol 」(10的100次方)
3.Google 首頁簡單,因佩奇和布林不懂HTML
4.要按return 鍵才可搜尋
5.搜尋技術叫PageRank ,是用佩奇名字命名
6.「Did you mean 」糾正錯字功能,令Google 網上交流量增兩倍
7.「I feel lucky 」按鈕幾乎從未用過
8.搜尋器最初叫BackRub
9.佩奇和布林常在史丹福大學電腦科學系流連,望可借得新電腦作實驗
10.首個資料中心設在佩奇宿舍房間
11.推銷Google 時,有CEO 譏笑無人會留意搜尋網
12.首位投資者貝克托斯海姆聽了布林簡單陳述後,即時開了10萬美元支票
13.支票兩周後才兌到,因當時Google 還未註冊成公司
14.首間辦公室設在加州一個車房
15.董事會99年召開,各人圍著一張乒乓枱開會
16.辦公室擠逼,員工要收起凳才可站立
17.Googleplex 提供大型橡膠運動球
18.首名廚師Charlie Ayers 為Grateful Dead 做過大廚
19.1999年被《今日美國報》選為熱爆網站
20.Beta 標記1999年脫離Google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
Google 發展
1995 佩奇和布林在史丹福大學認識,翌年合作建立一個名叫BackRub 的搜尋器引擎
1997 將Google.com 註冊
1998 9月7日在矽谷一個車房成立Google 公司
1999 獲創投資本公司注資,走出車房,在Mountain View 大展拳腳
2000 推出10種語文版搜尋器,搜尋索引網頁突破10億頁,成為全球最大搜尋器引擎
2002 與AOL 組成合作夥伴
2004 推出Gmail 後,8月上市集資
2005 推出Google Maps 和Google Earth
2006 進軍中國;斥資16.5億美元收購YouTube 分享網站
2007 在美國五個城市推出StreetView ;宣佈與幾十間公司合作發展開放源碼手機系統Android
2008 宣佈與Yahoo 組成合作夥伴;突然推出互聯網瀏覽器Chrome
英國《衞報》 壟斷市場 恐變邪惡微軟
Google 向中國叩頭,阻止中國網民搜尋一些敏感字眼,曾遭美國人示威抗議。美聯社
[img]http://www1.appledaily.atnext.com/images/apple-photos/apple/20080907/large/07we20pnews.jpg[/img]
「不要作惡」(Don't be evil )是Google 的經營宗旨,但隨[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BF3.gif[/img]Google 不斷壯大,越來越多人擔心它在拓展業務時能否秉承這個宗旨,因為隨[img]http://appledaily.atnext.com/new_hkfont/16px/black/FBF3.gif[/img]它在互聯網搜尋器和網上廣告方面的壟斷地位日漸鞏固,外界擔心它會變成另一個微軟,在科技界以大欺小,甚至利用掌握網民的敏感資料,侵犯他人私隱。
曾向北京叩頭 自我審查
佩奇和布林相信互聯網會帶來更美好世界,行政總裁施密特早年也嘗過微軟趕盡殺絕的滋味,「不要作惡」代表一股清流,代表Google 不會為短期利益犧牲企業形象。但這原則往往受到考驗,Google 在2006年進軍中國時向北京叩頭,進行自我審查,備受美國人抨擊。
Google 今年6月和Yahoo 在網上搜尋廣告方面結盟,令廣告業擔心Google 壟斷網上廣告市場後,他們別無選擇,隨時加價。美國反壟斷法機構正密切留意Google 和雅虎的廣告協議,是否違反壟斷法。研究所Ovum 分析員拉沙爾指出:「現在有不少批評Google 的聲音,指它和微軟一樣邪惡。」
全球有6.5億人用Google ,人權組織擔心這些個人化的搜尋結果,例如興趣和喜好,被記存後傳送到有關企業,有侵犯私隱之嫌。如果人權組織興起訟訴,阻止Google 搜集網民的個人數據,會影響到她的網上廣告效益,因此Google 為保護利益,已僱用說客和公關,影響國會議員和輿論。
英國廣播公司/ 美國廣播公司
Google vs 微軟
成立年期:
Google 10年
微軟 33年
員工數目:
Google 19,604人
微軟 89,809人
市值:
Google 11,700億港元
微軟 18,798億港元
過去一年收入:
Google 1,528.8億港元
微軟 4,711.2億港元
平均每小時收入:
Google 1,716萬港元
微軟 5,382萬港元
7月全球搜尋使用量:
Google 487億次
微軟 23億次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