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數優惠交流網's Archiver

andrewet 發表於 2008-8-30 23:41

大行調低港經濟增長預測,本地股有壓力

香港較早前公布的第2季經濟增長,按年只上升4.2%,較第一季的7.3%大幅下跌,經濟出現顯著放緩現象,是2003年沙士爆發以來,首次出現經濟萎縮,今年開始亦見資金流走,加上環球經濟不景,出口將持續下降,對本港金融及地產業帶來打擊,近日多家大行更調低本港經濟增長預測,令港股後市增添壓力,證券界人士認為,香港最差的時間仍未出現,港企上市公司不宜沾手。

其實,除了香港第2季經濟顯著放緩外,歐洲多個國家如法國、德國等,次季亦出現負增長,英、美兩國市場亦持續萎縮,預計內地出口將受影響,香港勢受打擊,加上經濟下滑,對外資的吸引力減低,多家大行已調低香港經濟增長預測,並預期今年的經濟增長由4.7%至2.8%不等。

整體來說,香港經濟放緩令消費信心下跌,零售銷售增長回落,股市及樓市下挫,在資金流出下,港元拆息上升,預期按揭利率今年內仍有上調機會,部分市場人士更認為中國前景大不如前,人民幣升值力下降,外資撤離香港仍屬正常之事。

不過,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卻認為,雖然本港經濟最困難的時間尚未到,但他相信香港受影響的程度會較其他國家地區輕,他認為只要內地經濟增長仍有8%,會繼續成為支持本港經濟的後盾,因此本港的經濟將比較穩定;至於外資行瑞信只給予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3.9%,通脹預測更為6%,反映實質經濟已出現負增長,並指下半年經濟環境雖面臨惡化、失業率及通脹上升,令實質消費能力減弱,但卻另外發表報告,預期未來12個月恆指及國指目標可達27,600點及14,800點,上海A股指數將上試2,800點,令人摸不著頭腦。

敦沛金融投資研究部主管郭家耀亦認同李嘉誠所言,只要內地經濟增長仍有8%,香港經濟仍可支持下去,但由於本港經濟仍未見底,故港資上市公司暫不宜沾手,反而中資內需股可以考慮,若內銀股控制壞賬得宜,亦可考慮買入。

他指出,過往本港股市與經濟息息相關,主要是集中於銀行及地產業,但現在這個相關性已經下降,原因是近年不少國企股來港上市,本地銀行及地產業股票,在恆指所佔的比重已經下降,因此本港經濟增長放緩,已不及以往般有直接關係。

但他認為,由於本港經濟屬開放型,環球經濟回落對香港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亦會對本地企業帶來影響,預期下半年香港經濟將持續放緩,因此本地銀行及地產股較不宜沾手,反而中資內需股可以考慮買入。

郭家耀表示,目前市場正憧憬內地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希望保住較高的經濟增長,因此亦對本港經濟表現有支持作用,例如本港可繼續在貿易領域得益,若內地保持較高經濟增長,股市回穩,亦會刺激港股;他認為,即使內地不推出挽救股市措施,投資者仍是要看回股票的基本面,即盈利能力。

他又指,內地推出刺激經濟方案比挽救股市措施實際,因為政府入市所起作用有限,但振興經濟對整個國家以至企業和人民都有好處,故此內地推出激經經濟方案,亦會對股市帶來裨益。

他續稱,外間有說京奧之後,內地大型基建完成,經濟滑落勢成,但他認為,若果是一個較小型經濟體的國家或地區主辦奧運,興建奧運設施時所帶來的濟體效益,可能在奧運後即時結束,隨即而來是經濟下滑,但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興建奧運設施只佔經濟增長1%,故相信京奧之後,對國內經濟影響有限。

不過,他表示,目前內地並非單單面對自身問題,還要面對美國次按問題的延續,預計美國樓市將持續下跌,勢必影響全球經濟,內地實有需要推出刺激經濟方案,預期方案會包括放鬆銀根、減稅及刺激消費等,他預期方案會在9月底至10月初推出,因此投資者可視乎經濟放緩程度多少,吸納內需股,而內銀股亦會受惠放鬆銀根政策,投資者毋需擔心內銀股盈利能力,不過在經濟放緩下,內銀股要控制壞賬得宜,投資者才好入市。

郭家耀展望下半年港股仍受外圍因素影響,要待內地刺激經濟方案推出,港股才可「搏反彈」,但反彈動力如何,便要到時看方案內容,但盡量不宜買入港企上市公司。

另外,如果內地真的在10月公布刺激經濟方案,剛巧本港特首曾蔭權今年的施政報告會在10月15日宣讀,時間上可謂十分配合,市場亦期望本港推出刺激經濟方案,例如大部分國家都採用的興建大型設施以振興經濟,特首曾於去年10月10日的施政報告內提出10大建設,便可以為香港經濟創造逾1,000億元的增加值,以及25萬個職位。

然而,本港經濟仍受美國次按、全球經濟放緩、信貸收縮、高通脹及內地經濟環境等多個因素影響,投資者投資前必須非常小心,除考慮股票的自身因素外,還要考慮上述多個相關問題,而港股正處熊市二期,投資者更要堅守趁反彈減持的原則,當上述因素未有改善之前,預期港股都是以反覆向下為大趨勢。(http://www.GetJetso.com - 著數網提供最新著數優惠情報,股市討論,潮流時尚美容討論拍賣及易物服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