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專欄:航運業由盛入衰?(2008.7.30)
曾淵滄專欄:航運業由盛入衰?儘管美國政府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但只能保住房利美、房貸美兩家房地產貸款公司不倒閉,卻無法保住金融行業不虧損。前晚,美國美林宣佈業績虧損,需要找新加坡淡馬錫入股34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會又唱淡美國房地產市場,再加上尼日利亞石油設備遭游擊隊破壞,油價上升,結果,美林股價大跌12%,道瓊斯指數跌239點。
美股急跌,亞太股市無一倖免。前晚,除美林跌12%外,美國其他金融股的股價跌幅也很大,雷曼兄弟跌10%,花旗跌7.5%,美國銀行跌5%,因此,昨日 控(005)僅跌1.3%,是很溫和的了。看來投資者仍然不敢過度看淡 控的業績。
前日 控公佈加拿大的業績,淨利仍有8.4%增長,下星期 控將公佈業績,過去幾年, 控總是給市場一個驚喜,業績好過預期。
前日,高盛出報告,提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航運業大蕭條,並說目前的情況很類似。當年,航運業正處於高 ,但是新船大量增加,而燃油價格也非常高。剛公佈業績的中外運航運(368)表示,目前該公司有36艘船,未來3年會增加11艘,總載重目標會提高至500萬噸,目前只是200萬噸。廣船(317)生意更是好的不得了,要收購同處廣州的文沖船廠。看來,未來航運業的供給的確是會大幅度的增加,不知道需求會不會追得上。
高盛報告殺傷力大
高盛這篇報告威力很大,昨日宣佈上半年利潤大幅增長2.3倍的中外運航運,股價收市時也下跌2.1%,其他航運股更不必說,中遠控股(1919)股價兩日共跌10%,東方海外(316)兩日跌7%,太平洋航運(2343)兩日也跌6%,中海集運(2866)則跌8%。
一提起上個世紀80年代的航運業,相信50歲以上的人都會有很深的印象,當時香港同時存在兩位世界船王,一位是董浩雲,另一位是包玉剛。但是,包玉剛獨具慧眼,在70年代末期已大幅度的裁減船隻的數目,賣船所得用來進軍房地產,其中最觸目驚心的就是當年一舉吞下老牌英資地產公司九龍倉。當時,不少人認為包玉剛收購九龍倉的代價太過高,但是,船王能夠棄船登陸,則恰恰好避過了隨之而來的航運業不景氣。那一場不景氣,另一位船王董浩雲業務出了問題,幾乎撐不住,後來據說是霍英東出手相救才撐住。
高盛重提往事,倒是很嚇人的,試想想,一代世界船王就在那一個衰退浪中翻了船,的確可怕。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 課程主任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