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A進程香港被動致勝還在積極自強
(明報)7月30日星期三05:10【明報專訊】特區政府 與商務部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五》(以下簡稱CEPA 5),其中包括29項開放措施,涉及17個服務領域,給部分行業和專業人士進入內地發展,提供方便。不過從公布內容與香港業者冀求不盡一致看來,內地以CPEA提振香港經濟的思維,已經有所轉變,開放進程改而配合內地發展步伐,與香港需要之間謀求平衡,目標仍然是互利雙贏,不過香港的主觀欲求,不容易如願,香港必須努力提升,才能繼續保持優勢。
廣東負責審批
調節粵港合作速度
CEPA於2003年首次簽署的時候,正值香港歷經亞洲金融風暴、SARS 衝擊,經濟陷於嚴重衰退,當時中央政府當機立斷,先後推出自由行、CEPA和開放大批大型國企來港上市等政策,香港經濟得以迅速復蘇,扭轉衰敗的局面。當時CEPA的開放措施,針對香港即時需要,因此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5年來透過CEPA,許多香港企業、服務業和專業人士到內地,據廣東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到06/07年度,廣東已吸引香港服務企業5670家,投資額逾373億元人民幣。情况說明,過去CEPA既急香港之急,廣東也得益,收到互利雙贏的效果。
昨日簽署的CEPA 5,在29項開放措施之中,17項與廣東有關,而中央把多個領域的審批權下放給廣東,例如香港旅行社 到粵設立獨資或合資旅行社、香港醫療機構到粵設立獨資或合資門診部等,統由廣東審批。這個安排,無疑可以加快粵港經貿合作的效率,不過,廣東從自利出發,執行過程中,按其實際需要調節審批速度,也是不足為奇的。
香港服務業逐步北上,開拓了發展空間,這個趨勢,與廣東推動產業升級,更新換代,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戰略契合。廣東方面已經提出,計劃到2010年,服務業佔整體產業比重達到五成,到2020年,包括金融、物流、信息服務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所佔比重,更要超過六成。廣東省規劃建立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為核心的六大產業群。
改革開放30年,廣東借助香港的資金和經驗,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現在廣東整體經濟格局粗具規模,要向優化、高增值、高附加值和尖端之路轉型。特別在服務業方面,相對於廣東,香港在硬件、軟件、人才和管理經驗方面,又處於領先位置,因此,廣東致力發展服務業之路,要借助香港之力,完全正常。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日前與香港新聞界高層座談時,已經清晰地表達了這樣的希冀和意願。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CEPA 5大部分與廣東有關,而進度由廣東控制的情况,就可以理解了。國家副主席習近平 訪港時,表示涉港的經濟合作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怎樣才算成熟?相信實際上視乎廣東的發展進程而定。
例如CEPA 5包括香港旅行社到廣東設立獨資或合資旅行社,但是香港旅行社原本希望在內地成立旅行社後,可以與內地的旅行社一樣收客,直接營辦大陸到世界各地的旅行業務,不過在CEPA 5之中,這方面卻付諸闕如。又例如本港銀行和保險業者,最希望能夠在內地開展保險業務,在CEPA 5之中也沒有提及。上述兩個例子,都涉及內地相關業者的利益,如果開放給香港的業者,多了競爭者,起碼會分薄內地業者的利益。看來,這類涉及即時巨大利益的行業,要開放給香港的業者經營,還得視乎廣東方面認為何時「成熟」。
反客為主
香港服務業仍有優勢
雖然如此,CEPA 5在方便一些專業人士取得資格,到內地發展,有一定幫助,例如會計師和城市規劃師等。但是總體而言,受惠人數有限,新措施能給香港帶來的短期可見效益亦不多,而開放進程基本上由廣東控制,香港能夠做的只有因應廣東產業轉型的步伐,做好準備,待廣東認為成熟了,就可以即時進入市場。
香港雖然處於被動位置,但是也不宜妄自菲薄,只要香港保持進步,保持領先優勢,則周邊地區要在服務業方面超過香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香港已經與國際接軌,國際化程度高,社會自由,資訊自由,資訊流通迅速、法制較完善等等,這是服務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主要條件,只要能夠鞏固和強化這些優勢,創立香港所提供服務是優質服務的品牌,則香港在與周邊地區的競爭中,還有致勝的籌碼。
特區政府應該深入研究廣東要上新台階的發展戰略,對香港會有怎樣的衝擊和影響,同時制訂相關政策,帶領和協助業者和市民面對、應付即將到來的挑戰。
廣東戰意旺盛、企圖心強烈,並不可怕,在廣東大發展的過程中,如果香港適當利用形勢,以香港的條件,一定可以取得極大利益,情况就如同過去30年一樣,達致互惠雙贏的成果。就只怕特區政府對於廣東的轉型,視若無睹,未能厚植自己的力量,任由周邊地區牽着走,則最終只會逐步被擠向邊緣,真的被邊緣化了。
在粵港合作中,廣東處於支配的位置。香港雖然未能掌握主動,但是廣東發展服務業需要借助香港,這就是香港足以反客為主的優勢,問題在於特區政府是否醒悟,以及會否扮演一個比較積極主動的角色。
頁:
[1]